第27部分(第3/4 頁)
不論怎麼說,夫婿不是個東西,兒女卻是要緊的。
柳氏自徹底歇了在朱臨叢身上的心思後,更是滿心滿眼都是兒女事。
趁著楚夫人胡氏還在燕京,當真做了回東道,請胡氏往燕山遊玩一日。
燕山上頭的楓葉紅成一片,依山勢鋪了條鵝卵石小徑,只能步行而上,沿途溪流淙淙而下,每隔數十丈便有八角山亭供人歇腳。待行到山頂,便有座寶敬寺,香火極其鼎盛的。
胡氏果然應邀,且還領了楚昭同來,說是年紀大了,需他鞍前馬後的照應。
柳氏原本只是想同胡氏閒話一日,好細細打聽楚昭情形,不料她卻將人領來了。
胡氏看著柳氏身側除了丫鬟婆子,並沒帶著女兒,便笑著道:“為何不帶兩位姑娘一道出來?”
柳氏卻笑道:“她們漸漸的大了,我也放手讓她們學著主持中饋,我不在家,便要她們坐鎮了。”
胡氏笑著點頭,女孩兒不比男子,若柳氏當真巴巴的帶了朱沅來,她反倒覺得柳氏過於急切,失於輕浮了。
兩人一邊閒話,一邊漫步上山。
楚昭果然又溫和,又耐性十足的沿途照顧著兩位長輩。
待楚昭在前頭開路,胡氏便在後頭低聲同柳氏笑談。
“……這孩子最細心不過了。也是自小可憐,沒了爹孃。”
柳氏微微一怔。
胡氏道:“索性還有兩個同胞弟弟,並不少了幫扶。年紀小的時候,他們兄弟三人分開被養在我們三房裡教導,如今年紀大了,兄弟三人自撐起了家業,也是有模有樣,倒比許多同齡人來得懂事。”
柳氏全沒料到是這情形,一時間遲疑起來。
胡氏便笑著道:“最苦的時候,都苦過了。上頭沒有長輩,千般不好,也有一般好:凡事自己做主,抻得開手腳。”
柳氏一想,也是,有時這男子再好,嫁過去攤上對不好侍候的公公、婆婆 ;,那才是有苦難言。
要是朱臨叢這樣的公公……柳氏一想,心裡就犯惡心,待到沉哥兒娶媳婦的時候,朱臨叢死了才好!
這麼一想,臉色就有點難看。
胡氏看她臉色,笑容微滯,只好換了個話頭,說起這燕山景緻來。
柳氏回過神來,心知失態,忙興致勃勃的附合,過得一陣,話題才又繞回到楚昭身上來。
“……這孩子的爹孃生前樂善好施,處處結了善緣,是以他們因故去世後,族中之人也樂意維護,他們家原先是做香料、頭面飾物的,大頭都在湖州,但燕京也有十來間鋪子,先前都由族人操持,近年才漸漸的還到他們兄弟仨手中。”
柳氏自己孃家就是商賈,但柳家也就在蘇江算得上一富,像胡氏這樣輕描淡寫的說“在燕京也有十來間鋪子”,那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柳氏不比常人瞧不上商賈之道,心下先有了幾分滿意:“這麼半大點孩子,就要打理這些買賣 ;,也實屬不易,可見他的能幹了。我像他這般大,家父說起買賣來,聽也聽得一頭霧水呢。”
胡氏又笑道:“其實也不必他事事親為,左右管好幾個大掌櫃便是,都是經年的買賣,現成的道道,不消費多少心思。他們兄弟仨,倒還有閒瑕唸書,只說來年下場去試試,考不上也捐個官身。”
捐的官兒大多隻是個虛職,並無任何實權,但也有一門好:身份上來了,不必像旁人一般見官就拜,甚至還能平起平坐。
柳氏聽了更是喜歡,只恨不能當場拍板,連做女官也不必考慮了,做完女官到底還不是要尋戶好人家?到那時年紀也大了,年紀相當的恐怕也難尋。雖有女大三抱金磚之說,那也是對男子而言妻子年長更賢淑體貼,對女子而言卻未必是好事,嫁個年紀小不懂事的,不知道要多費多少心思呢。
這麼想了一通,心裡雖願意,卻也不能聽胡氏說什麼就是什麼,還要細訪才好。
胡氏該說的都說了,轉而問起朱沅來。
在柳氏眼中,朱沅自是無一處不好。原先她曾嫌朱沅跟著她學了些銅錢臭,但這數月看來,朱沅也沒這些毛病了,行止之間落落大方的,柳氏真心覺著不是她王婆自誇,而確實是朱沅比起尋常官家姑娘來,半點也不差,尤其是與謙霞縣主往來之後,更沾了些貴氣,彈琴下棋,調脂弄粉的一樣不差。於是柳氏雖還記得自謙,到底隱隱的透著些驕傲,將朱沅誇了一通:“……是家中最大的,極有主見,又大度,有了她,下頭她弟弟、妹妹我都省了不少心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