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第2/4 頁)
打敗波伊人。此後,大部分波伊人撤退並越過阿爾卑斯山北遷。
古羅馬文學家將佔領的這片地區稱為boihaemum,最早出現在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亞志》一書中(著於公元1世紀末)。該名稱包含波伊人的部落名boi-加上日耳曼語中家園的詞根xaim-。這片地區包含了部分南波希米亞地區,部分巴伐利亞地區(其名稱也是從波伊人部落名演化而來)和奧地利。波希米亞的捷克語名稱‘?echy‘則是從6或7世紀遷入這片地區的捷克斯拉夫部落的名稱演化而來。
簡單來說,波西米亞這個國家的名字就是由波伊人的部落名稱加上家園組成的,可以將這個名字理解為“波伊人的家園”。當然在我們現實社會中肯定不能把人家的國名這麼譯的。
寫奇幻故事的時候我總是在糾結人名和國名,出於某種原因,我不太喜歡胡編一個特里斯孚特拉、卡里米奧斯之類的人名、國名,也就是說不太喜歡直接把一些不明覺厲的“外國語”放出來,鬼知道那個什麼齊特林安達那個什麼米斯特蘭蒂是什麼意思,我在想,每一個國名和人名都肯定是有它自己的意義的,而不應該是聽起來亂亂的一大串,讓人覺得一頭霧水,這是在說什麼啊。
不過說實在的,這也不是什麼西幻故事,而只是一個異界故事而已,語源構成什麼的,都是可以隨便來的。之前我也比較想參考冰與火來著,冰與火的國家譯名就特別明瞭,河灣王國、山谷王國、北境王國、風暴王國之類的。
想來想去,就決定這個故事裡的多數國名都不用直接音譯,而是給它安排一個意思出來,人名則還是保留一部分音譯,畢竟有些人名較真起來,那是叫什麼奇麗的珍寶啊,聰明的無上的啊,自由的啊,這叫我怎麼譯。
於是以後國家名會很多出現類似於西岸人家園這類的稱謂,希望大家提前熟悉。
ps:順便標題梗來自於“我不是黃蓉,我不會武功”,就是寫出來之後自己感覺有點噁心……雞皮疙瘩指掉,大家覺得噁心的話也請見諒……實在不行請自動把這章章節名腦補為無題……
第五十二章 讓你看見 讓你相信
當司再度從神廟裡走出來的時候,所有人都在驚呼。聖歌就在司的身後奏響,光環就在少女的身後顯現。
他們發誓那一刻他們在司的身上看到了暗月神的影子!包括他們的思想和判斷也突然地發生改變,“那是神在人間的代言!”
“聖女!聖女!聖女大人!!”
“神明大人沒有拋下我們!神明大人顯靈了!還讓她的代言來拯救我們了!”
這一刻,神廟外的人群沸騰了,似乎有一個小小的手段在改變著這些人的思考,司不得不驚歎,暗月的手段,比起她和獅王要高明太多了。
直接從思想去改變你的認知。
……
司身邊那名喚為伽言的苦行僧和神廟裡的女祭司都默默跟隨在後面,他們面面相覷,似乎……這效果太好了些?可當司轉過身來,面對著他們的時候,他們竟不由自主地也產生了一些信服的想法……一種對司的崇拜和景仰的想法……但是很快,這些想法又消退了……
這原因也很諷刺,那些民眾都是信神的人,而本該是神明僕從的苦行僧和忠實於神明的女祭司,卻是不信神的。
所以……那些民眾自然會因為暗月的手段而信司,但伽言和女祭司,不過是被稍稍迷惑那麼一刻罷了。
司看著他們,心中忽然有些覺得暗月是個很可憐的女孩子。
在那片黑暗裡……很孤獨吧?
司緩緩閉上眼睛,忽然覺得這一切很虛假,自己,還有暗月,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什麼呢……
果然啊……人還是要為自己活著……
再次睜開眼睛的時候,第二人格已經全面甦醒了。
……
司就在神廟的最後一級臺階上,接過伽言遞過來的靴子,就在眾目睽睽之下,將那秀美的纖足伸進靴子裡,繫上綁帶,然後又接過了手套,以著一臉慵懶的表情緩慢地將手指,每個手指伸進去,她似乎能聽到遠遠圍著的那些年輕人喉頭裡嚥了口水的聲音。
是的,確實是有很多人同時在吞嚥口水,那些小夥子們目不轉睛地看著司的身姿,這一切在他們看來都太過……
還沒等他們繼續想下去,司的聲音忽然傳來,“那個人,你過來。”聲音裡透著一種高傲,卻有忍不住讓人想要服從。
此刻的司帶著一種惡作劇一樣的笑容,或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