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3/4 頁)
兵過來只是時間問題。”
……
三千多人的軍隊急行到了西門,段祺瑞此時人在東門,到了城下,守軍長官要求看到援兵來,也是高興得忘了形,不過長官畢竟是長官,在要開啟城門的那會還是意識到問題,“你們可有李挺將軍的密函?”
陳東將那封密函交了出去,城門並無開,直到那長官弄清楚這封密函,確認無疑之後,方才將城門開啟。
卻在這時,有個士兵快馬揚鞭趕到,“司令命令,沒有司令親自檢查,為防止敵軍潛入城中,所有援兵不得進入鄭州城中。”
那長官一聽情況,終於回過神來,馬上叫開城門計程車兵趕緊再將城門閉上。
可是,城門大事哪裡是說開就開說關就關的,正是開弓沒有回頭箭,陳東揪準情況,兩個箭步衝到裡面,將子彈打在那幾個準備將城門關上的人身上,使勁兒推了下沉重的城門。
城門十分厚重,一下子的陳東除了緩緩開啟竟是毫無辦法,後頭軍隊也是瞧準了機會,知道情況臨時有變,只能硬攻,便向城頭開槍,與此同時快速衝進西大門。
守城官兵害怕了,慌亂則不行,開槍都有些走了方向。
守城官兵並不能對陳東的三千軍隊造成有效的阻擋,開了個口的城門很快被全開,三千部隊就像潮水一般洶湧地衝進了鄭州城中。
胡應生的軍隊,我們提到過,那都是忠誠的革命志士,為祖國為人民打仗,戰鬥能力沒得說,進了鄭州城裡,轟轟烈烈開始了他們的革命事業。
鄭州城頓時亂了起來,西面很有淪陷的跡象。
陳東一進來,指揮一隊攻上牆頭,一隊在地面上收拾那些出來阻擋計程車兵,竟是如此的乾淨利落。
很多人還沒回過神來,更多人回過神來還沒去拿槍,這些人都被一槍斃命。
“兄弟們,殺到城頭上。”解決完底下計程車兵,陳東又全力攻城,敵人的武器基本放於城頭外側,他們可沒有想過有一天會將武器掉轉一百八十度,這一仗陳東他們卻是打得輕鬆。
不到半個小時,西面城牆便已經沒有問題,段祺瑞要想再將陳東他們驅逐出去,或者將他們扼殺於鄭州城中,那就需要數量足夠,實力強悍的軍隊才能完成。
段祺瑞或許有這個能力,要是沒有南面瘋狂展開主力攻擊的北伐軍,他有信心讓陳東再也走不出去。
可是,現在,他算是嚐到了苦頭。
手下急急忙忙趕到,正從東面率領大批開封援軍奔向南門的段祺瑞挺清楚情況,腦袋一翁,差點沒倒下去。
不過,作為民國時期的一代人物,他也很快就鎮定下來:“開封援軍聽令,隨我殺向西路,阻擋西邊北伐逆賊,東門眾將聽令,將東門留給少部分人守護,主力人員全部去增援南門。”
段祺瑞算是有些明白過來北伐軍的意圖了,西門根本就不會有敵軍來襲,南門為主力,西門為輔兵,正是此次北伐軍攻城策略。
他現在只能一搏,不然,就只有讓鄭州城失守,自己棄城逃跑。
而憑藉著開封的援軍,似乎抵擋住西面已經進城的北伐軍,似乎還有很大的可能。
只要南門還能緩過氣,只要北邊的援兵能及時趕到,只要自己還能抵擋住西面的部隊,那成功便在握。
事實上,這些個只要串聯起來,勝利的曙光還是很強烈的。
陳東率領三千來人的部隊想要去襲擊南方城池,一路上,他小心謹慎,唯恐出現什麼差錯。
第九十六章 狹路相逢
東西南北四城並非僅僅連在一起,從東城趕到西城,橫穿鄭州城的同時,並無經過南城城頭。
兩方都在拼著速度,都要搶在對方誰先進入通往南門的那條小道。
“快,再快點。”陳東指揮著,他知道如果段祺瑞還算得上一代人物,在面對這樣的情況,一定不會選擇撤退而是進攻。
兩組奮力奔跑著,所過之處,倘若有誰敢阻擋,必定殺他個乾淨利落。
段祺瑞一身軍裝地,突然覺得用步行急速行進實在是太慢,決定親自帶領一支兵騎上馬快速趕過去。
此時陳東他們距離進入南門的路已然比東門趕過來的人近許多,且照著這個速度,三千主力一定能比開封來的援軍更為快速到達南門。
南門攻守激烈非常,已經抽調不出兵來顧及後頭的事,如果以後面突擊他們,他們的代價將十分慘重。
累死累活著又急行軍了十來分鐘,陳東總算率領軍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