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的時候,現那並沒有很多的人,象一個小村子,書院也是簡簡單單的幾個房子,沒有了的塑像,王動還真不知這就是他以前住過四年的校園。要知道嶽麓山自古就是文化名山。一直以來都能算是個較熱鬧的地方,不過在唐以前這主要是道教佛教的地界,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建屋辦學,那時起才有書院的雛形。北宋開寶九年(976),時任潭州太守的朱洞擴建學院並以此創立嶽麓書院;後來,宋真宗賜“嶽麓書院”額,嶽麓書院遂為全國四大書院之一。
書院的建築肯定是後來改過了,當初大學時也沒去在意書院的建築,不過對於北面的嶽麓山,王動倒是印象很深,山上有楊莓,有蕨菜,那時還有個空軍基地,還有個小廟,王動那時對佛教有點興趣,還曾經和裡面的一小和尚辯論過。不出王動所料,別的房屋建築可能會不在,寺廟還在。中國現代的寺廟也基本都是明清朝時的建築為藍本修復,所以王動一下子就找到了麓山寺。至於愛晚亭,王動沒有找到,不知是路沒走對,還是當時還沒這亭子,不記得那麼多了,不管那麼多,還是過江去江心洲看看吧。那可是的桔子洲頭,大學軍訓一結束,王動他們班就組織到桔洲公園野炊,對此王動印象非常深,他們同宿舍的新疆同學還弄了個烤羊肉串的爐子,一宿舍人切了一天的牛肉羊肉,王動分到的工作是捏孜錢,新疆人騙他要捏碎了才能用,結果弄的他一個星期手指都疼,一個月手上都有孜然味,到了燒烤時才知,整粒孜然灑上去也是能吃的。桔子洲南面有桔洲公園,那裡種滿了桔子樹,還有一個大大的石碑,上面有手書的《沁園春長沙》。
王動此時看到的桔子洲也有三三兩兩的幾戶人家,都是漁民,江灘上有魚網曬著,魚娘正在翻魚乾,補魚網,看到王動,幾個漁娘打趣,“哪裡來的細伢子,好白噢”說的王動臉上一紅,原來古人很開放的嘛,這漁娘……
遠處有幾棵桔樹但並不多,此時有青有紅,掛滿了桔子,唉,王動穿越前是冬天,到了明朝倒是秋天,也正是桔子紅了的時候。村民一如後世的熱情,自家種的桔子,值不得幾個錢,看到王動在樹下看桔子,馬上從家裡提出一大籃子,熱情請王動品嚐。桔子還是那個味道,人卻不是當年的青蘋果了,後世的種種又出現在了眼前。
大學畢業的時候,那時真是被趕向了社會,他還好,考了個公務員,很多同學去了以前根本就沒聽說過的城市工作,慢慢的,散失在全國各地。得知他要去扶貧的時候,在省城的同學和校友,還送了他一下,大家還相互打趣。王動已經是正科了,而其他才是副科。在企業做的很多都是助理。一幫人,有的結婚了,有的孩子都出來了,有的如王動還是光棍。彼此曾約定每隔一個時段便約會一下,今年正是大學畢業五年,還想著要去學校看看的,而此時,王動卻被散失在了歷史的長河裡了,無邊落寞。他真的來了,但卻是這樣的過來了。
桔子洲頭,秋風湧起,落日融金,江風徐來,一時間感嘆萬分。
“獨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
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
問蒼茫大地,
誰主沉浮?”
“好!”
王動正在感嘆著,突然聽到背後有人大聲叫好!
………【第二章 風起瀟湘 第二節 漁翁巨賈】………
叫好之人是位蓑衣翁,一手魚杆,一手提簍,年近五旬,長鬚及胸,眉目儒雅之氣,只見他滿臉驚異。
“這位小兄弟如此高才,剛才半曲泌園春,令人嘆畏,可有下曲。”
王動笑了笑,老人家千古一帝,他的氣魄平常人哪裡可以望其項背的,老人家的詩詞更是一絕,想當年柳亞子等著名詞人也是自嘆不如的。
“這位老人家,見笑了,一時性氣,貽笑大方,慚愧,慚愧。”
“小兄弟無須自謙,適才大作,老夫歎服,無他,但求下曲”
看來這個老頭還是真是個文人,呵呵,既然如此,那就不客氣了。
“攜來百侶曾遊,
憶往昔,
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
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
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
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