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4/4 頁)
城,一路露宿風餐,十天後終於趕到目的地小陽縣衙見到了梁儉德。
宣過聖旨,小陽縣衙從縣令到衙役都秘密忙碌起來,調動一切人手幫欽差梁儉德打聽濱州府現在的動靜,並透過驛站發塘報,走陸路提前趕到水軍戰船必經的碼頭等候,並帶回一籠子水軍專用的信鷗交給梁儉德,用於雙方聯絡之用。
第22章 抵達府城
小陽縣本就在濱州地界,但在內陸,離濱州府三四天的路程,靠著旅館業做些途經地界的來往客商的生意,濱州府有海盜的事周邊縣鄉村鎮都知道,梁儉德作為兵曹手上也有些情報,只是絕大多數都來自於途經小陽縣的客商,縣裡不可能派人去濱州府實地調查,自從海盜越來越猖獗之後,客商數量大減,小陽縣境內難得來一批客商,梁儉德手上的情報自然跟不上局勢的發展。
濱州府作為濱州一府之地,行政等級境內最高,轄下各縣就算有心也不能越權,越過濱州府把海盜的事直接捅給朝廷是政治大忌,律法也不允許這麼做,只能由濱州府自行上報,而濱州府不知出於什麼考慮遲遲未報,直到朝廷得悉訊息派暗探下來暗查。
用了四五天的時間,梁儉德和程世安得到了濱州府最新的現況情報,而戰船離濱州府的海域也沒幾天了。
梁儉德看到時機成熟,決定出發去濱州府,他用自己的字“之共”讓戶曹做了個身份文牒,然後在臨走前又寫了封信,用手上最後一隻信鷗送過去,交待兩位將軍戰船到港後,把欽差印信文書滷薄儀仗和衛隊藏起來,不要跟人多透露欽差的事,最好是讓濱州府以為帶隊的兩位三品將軍是欽差就夠了。
梁儉德相信鑄下大錯的濱州府看到朝廷戰船,滿腦子想的絕對是如何保住自己的烏紗帽,而不是追問將軍下船怎麼不打起欽差儀仗。
梁儉德與程世安先在小陽縣的成衣鋪買了幾身上好衣裳,然後騎快馬晝夜趕路,在第三天的午後趕到濱州府地界,在城西郊外提前下馬,兩人牽著馬韁繩徒步進城,一路上看到遊民滿地乞丐成群。
濱州府最近太難得有外地人來了,梁儉德二人這一出現,遊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