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第3/4 頁)
了。”大姑丈常安招呼道。
“小小不愧是在梁大人身邊的,比我家女兒懂事多了,她們跟你這麼大的時候光喜愛漂亮東西去了。”二姑丈嚴書亞給李文芳夾了塊紅燒肉,李文芳雙手捧碗接下。
“謝謝二姑丈。”
“年輕女孩子嘛,誰不喜歡呢,看小小穿戴的,這就是一等丫頭的體面吧。”大姑李樂香擒著酒杯笑道。
李文芳一身整整齊齊,穿的是自備的衣裳,上好的綢緞料子外罩一個絨面的褙子,戴的首飾都是從清泉府帶回來的碎寶石首飾,衣襟上還掛著一副銀三事,那副派頭不說都不會有人想到這是一品大員家裡的一等丫頭。
“是呀,今天是喜事嘛,不能丟了老李家的面子。讓那些人都知道,爺爺不在了,但後代依然過得很好。”
“小小說的對,不能讓別人低看了我們,就是該打扮,要好好地打扮。”李嫣然點頭道。
“小小,你是怎麼進的尚書府?要幾年才能出來?”大姑丈常安問道。
“三年。當時實在是為生計所迫,梁大人願意帶我走,我就沒拒絕,不然我要是還留在濱州府,還不知道會變什麼樣呢。”
“哦,才三年,不長,小小年紀還小,在梁大人身邊多學些東西總比跟著我們強,再說了梁大人可以算是小小的救命恩人,衝這個也要好好伺候才是。三年後等你出來我們再做打算也不遲。”常安的話得到了在座所有人的同意,李文芳心裡一塊石頭也落了地,之前準備好的說辭不用拿出來了。
大表哥拿起酒壺給大家斟滿酒,幾杯酒下肚後,飯桌上的氣氛轉向了輕鬆,聊起家長裡短市井八卦。
第120章 生活照舊
午飯後,稍坐了一會兒,約定了過年見面的日子,午飯散場。來到街上,三家人走的方向各不一樣,二姑一家最近,就在這酒樓不遠處的東三環的某條街上,大姑一家住南三環,李文芳要去西二環,誰送誰都不好送,只好各坐各的車,過幾天再見。
李文芳先送了兩家長輩,然後她乘出租馬車奔了東北二環的使館區,第一次離開兵部尚書府的地盤,自然是要看看不同於那邊的街景的。
早知道京城外國人多,可從來都只是在車上匆匆一瞥,她知道外國人經常的活動地帶在東北二環,因為那裡有個使館區,是各國公使居住生活工作的地方,同時也方便他們出入皇城。外國平民就在使館區周邊買地蓋房,時間一長就形成了不少洋人街,店鋪裡賣的都是原汁原味的異國商品,吸引很多本城人去那裡淘寶,李文芳對那裡心動已久,就是沒空去,今天正好有機會。
車伕把李文芳送到了使館區的一條中心商業街,李文芳站在街中心的十字路口,看著四周的建築,以為自己來到了異國他鄉,建築物明顯是異域風格,跟京城本地人的建築樣式完全兩樣,就好像前世家鄉的一條滿是殖民時期老建築的街道,特有時空穿越的感覺。
好吧,她來到這個世界本身就是穿越,但這種感覺沒變,而且更加強烈了,甚至有那麼點讓人哭笑不得。
街上人來人往,有本地人也有外國人,李文芳漫步在這中心商業街上,店鋪的門臉都小小的,異域的建築風格異域的裝飾風格,店老闆都是頭髮五顏六色穿著奇裝異服的外國人,倒是幫忙的店夥計有本地人。
李文芳看了幾家雜貨店,居然從其中一間店裡找到了一臺黃銅發條鍾,很小,就像老式的雙錘鬧鐘那般大,天天要上發條,不然就要停擺,十二個數字是她不認識的外國數字。
店老闆見李文芳有興趣,走過來推銷,但開價很貴,除了機械加工和鐘錶設計的硬體技術以外,鐘盤是用一塊全透明的水晶打磨而成,要找這麼大塊水晶就不容易,貴也有貴的道理。
李文芳摸摸身上帶錢了,她就開始挑剔起來了,機械鐘錶的那點皮毛知識她還是有的,她家裡曾經就有過一臺老式座鐘,她還給齒輪上過油呢,每隔半個月上一次發條也是她來幹。
李文芳開啟鐘的後蓋檢查裡面的齒輪等元器件,店老闆一看來的是個識貨的行家,不說肅然起敬,可也不敢小瞧了,殷勤地推銷著自己的這個鐘有多麼多麼好,每到整點會報時,用的都是什麼材料,多少年經驗的老鐘錶匠親手打造等巴啦巴啦的。
李文芳根本沒搭理店老闆在說什麼,她自顧自地檢查完了,覺得還行,做工挺好的,就是天天要上發條有些煩人,不過看在是個機械鐘的面上,她決定忍了。
幾番討價還價,終於達成了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價格,李文芳從懷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