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3/4 頁)
。我知道的你照樣不清楚:“你能要多少?總不會把武當山的樹木全要完吧?”
總領實自結十分擔心他這個舅老官講話不紮實,瞎吹:“五千只木筏的樹木,你算一下可不是個小數子啊?”
白別依吹起牛皮,倒很藐視地講:“要那麼丁點,別說五千,即是一萬也夠了。三天完成五千木筏?大軍都動手,一天即可完成任務。”
“呵!又一個吹牛皮地。”總領實自結搖了搖頭道:“內弟比隱山先生還會吹。一天就能造出五千木筏。光搬運木頭起碼也要十天半月。”實自結知道內弟小氣,怕為貢獻木頭心疼。“不過,五千木筏的木頭,我們只是借用,用過以後照數歸還。造船的樹木算是解決了,另外還有那五千蓑衣呢?”
白別依自小在山區里長大,對山區裡的東西當然清楚,心想,吹牛要吹到底,別讓姐夫看不起,倒大方起來:“致於五千蓑衣嗎!這裡山上有的是棕樹,還有八蕉樹,它的葉子打下來都可以作蓑衣。這個請姐夫放心,一切包在小弟身上。”
總領實自結聽了心裡特別高興,即刻吩咐部隊分頭把樹木從山上扛的扛抬的抬搬運下來。
“姐夫!你又錯了,”越說他越神氣,白別依要好好表現一下自己,倒出謀獻策:“運木頭還用著人扛、人抬著爬山,那可累死人了。這些都有小弟來完成。”
總領實自結打起了疑問:“不用人扛,就是人抬,不管是扛是抬用什麼辦法,總要把樹木運過來呀?”
“我們當地人運木頭,是把木頭從山上往下溜滾,溜滾到山溝的小河裡,順著河水飄流過來,在此等侯就行了。”嘿!誰說笨皮匠就不能成為諸葛亮,白別依不愧為山區長大的,有著山區地生產經驗,“姐夫只管組織大軍,就在河溝的水裡即刻紮成木筏,紮好後順水繼續飄流,一直飄入漢水江中。剛才我講的大軍都動手,只需一天時間能完成吧?”
“嗨!都說內弟呆、笨,我看挺聰明的,這些辦法省了大軍多少事。照這樣下去!三天完成五千只戰船,五千蓑衣沒有任何問題了。”總領實自結心裡高興表揚起內弟。
白別依聽到姐夫表揚心裡更加高興,幹勁十足,於是,號令三軍全體動手,編木筏的編木筏,扎蓑衣的扎蓑衣,幹勁大,熱火朝天。
再說;隱山先生帶領張龍、王伍來到了漢江察看地形。三人來到漢江邊,抬頭看了看那漢江水明傑如鏡,清楚地倒映著那巍巍武當山勢,連自己的影子也清楚的映入水中。隱山先生倒懷疑起江水是否在流動,但是那像樂師在彈奏地潺潺水聲,又不得不相信水在流動。遠處,一艘艘船隻穿梭似的來來往往。
三人顧了一隻小船,首先逸水而上,在離老河口十餘里的地方停了下來,三人下船察看地形。
隱山先生向他們二人講:“就在這裡西岸埋伏五百船隻,你們二人一定要記好。”
張龍、王伍二人道:“是!保證完成任務。”
三人看完後,又順水南下來到了仙人渡,在西岸找著南河
隱山先生的目地是察看一下在南河口哪裡停放那五千只木筏。河口的北岸是谷城,“你二人記著,就在這裡駐軍,休息一日,注意造聲勢,別忘了你們二人一個是盧少吉、一個是李玄,最好走訪一下駐地百姓。”
三人順著彎彎曲曲的小河,繼續向山裡進發,小河像一條銀色的緞帶,靜靜的躺在武當山的腳下,前面不遠便是南河鎮。“你二人記著,從這個山溝向裡走,大軍返回葫蘆鎮,在這留下十幾個人繼續向前,沿途注意造聲勢。盧少吉、李玄的隊伍繼續前進。走到過渡灣後,注意秘密返回。今天我們地考察任務完成了,回去把部隊統統帶到葫蘆鎮待命……”
“是!”張龍道:“我們二人分頭行動。”
張龍、王伍各自準備去了。
隱山先生回到小山村,見了史自結道:“我地現場佈置任務已經完成了,他們雙方準備去了。”
實自結好像對此沒有太大反應,反正大軍佈防一切由你,這裡的戰事防禦全交給你了,其他事情並沒有放到心上。也不知你搞地什麼變戲法,弄不清楚也懶得過問。他目前最擔心的還是玉璽之事,
實自結向隱山先生講:“我最擔心的事情,已經派去兩員戰將尋找玉璽,至今沒訊息,到底玉璽哪兒去了?”
隱山先生道:“剛才探馬回來報知:陳六在青龍山首領黃成的帶領下和江南多股抗清英雄一起,與清軍戰得火熱,玉璽還沒有到手。”
欲知後事
看下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