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部分(第2/4 頁)
,並不見於正史,而《漢武故事》又屬志怪筆記,內容荒誕,多不可信。這裡記載的如通天台居然自我毀滅,並化龍鳳而去,何等神奇。這顯然不能當信史來讀。但它所記載的如通天台之高可通天,站在臺上,盡覽長安城;又如武帝祭祀天神泰乙的盛大規模,或可作史料以資參考。
真正為史學界認同的承露盤有兩座。其一為柏梁臺上的承露盤;其二為建章宮神明臺上承露盤。
漢武帝聽信方士之言,以為將玉磨成粉屑後和露水飲用,可以長生。為了求取這來自上天的純正的清露,漢武帝在柏梁宮建造了高達二十丈的銅質承露盤。但可惜的是,這座承露盤最後竟毀於火災。
但柏梁火災後,漢武帝似乎還未從迷夢中驚醒過來。他在柏梁宮火災的同一年,迫不及待地興建了建章宮。這是他誤信越巫的無稽之談,以為火災發生後,要馬上起建新宮殿,且必須把規模搞得更大,建築材料選用香聞數十里的上等香柏木,這樣才能剋制火災。
建章宮承露盤高二十丈,大七圍,以銅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服之。蓋張衡《西京賦》所云:“立修莖之仙掌,承雲表之清露,屑瓊蕊以朝餐,必性命之可度也。”
從這些記載來看,雖然建章宮的氣勢更為宏偉,但神明臺上的承露盤較之柏梁宮的,無論在體制、質料、用途等任一方面上,都並無兩樣。
承露盤中承接的仙露,這仙露獲得之法繁雜而隱秘。別看這承露盤興師動眾工程浩大,其實這仙露只是方士煉丹的一樣配料。若是尋常人服用,普通露水即可入藥。但漢武帝何等身份,豈能與常人相同。所以,單單為了調和丹藥的露水,就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建造承露盤,而且還建了兩次。
漢武帝建好承露盤,只等方士給他煉好丹藥,服下後就此長生不老位列仙班。可是,事情卻出了意外。那個唯一知道方法的李少君,卻在配方沒寫完的時候死掉了,但屍體卻消失不見,漢武帝堅信,李少君已去往仙界。至此,承露盤算是成了擺設。
漢朝滅亡以後,魏明帝曹睿,也就是曹操的孫子,下令將銅仙承露盤從長安搬遷到洛陽。
可沒想到,在搬遷途中銅仙承露盤就被徹底損壞了,最後破損的部件也被丟棄得不知所終。這段歷史被《三國志》、《漢晉春秋》等很多文獻記錄,就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第一百零五回“武侯預伏錦囊計,魏主拆取承露盤”中,對這段歷史也有描述。
而李賀的那首詩,寫的就魏明帝搬走承露盤的事,也就是長安建章宮前的銅鑄仙人像。
這一大串的典故說完,我覺得思維有些凌亂,好像許多事情冥冥之中都有著某種聯絡,但我一時又找不到關鍵點,眼前猶如被一團迷霧籠罩,看似逐漸清晰明瞭的事情,卻又忽然變得撲所迷離。
按李東的說法,我們眼前的這個銅柱,就是漢武帝建造在建章宮前的承露盤,後來被魏明帝搬走,但歷史記載承露盤在搬運過程中被徹底損壞,可是,又是誰把它搬來了這裡?難道還有人一直用它來承接仙露,用以煉製仙丹?
這水晶天宮的神秘之處越來越多,到底還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呢?這裡又是不是阿生想要尋找的炎帝城呢?
我猛然抬頭向白衣少女看去,這一切都要著落在她身上,看樣子她似乎要帶我們去什麼地方,或者是去找什麼人。
女孩被我灼灼的目光盯得有些臉紅,輕哼一聲,轉身就走了。
李東卻在一旁調笑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追女孩不能心急,雖說要膽大心細臉皮厚,但也要分個先後順序,你不能把心細拋開,直接就膽大臉皮厚,這樣是不行的……”
這傢伙什麼時候變得和大奎一樣囉嗦了……
再說了,誰說我要追她了……呃,不過我還真得快點追上她,女孩已經繞過廣場,進了一條側街,這裡地形太複雜,萬一跟丟人可就麻煩了。
我三步並作兩步的跑了過去,轉過街角忽然發現,這條街道的盡頭又是一座宮殿,街道旁有幾座冰屋不知是做什麼用的,裡面卻透出朦朧的光亮,只是冰屋的內牆面都被遮擋住了,看不清實際情況。
但是此時我已經無暇顧及其他,因為白衣女孩和小小不見了蹤影……
我連忙招呼後面的李東,立刻走向街道旁邊的一個冰屋,這冰雕的房子約有幾十平米大小,但是我圍著它繞了一圈,硬是沒找到入口在哪裡。
又去了對面的冰屋檢視一番,同樣是沒有任何入口或暗門,我心中升起一種不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