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第3/4 頁)
後面再細說。
只說當他聽說荀彧有別樣想法後,一貫表情平靜淡然的臉上也乍然現出驚愕:“文若前日已言同意與嘉共回穎川,待機輔佐曹兗州,為何僅是過了幾日便又有決定,君非朝秦暮楚之人,其中究竟如何?”
荀彧面上收斂喜意,表情堅定地淡然答道:“奉孝早知吾之心意在於匡扶漢室,重現大漢威儀,今有劉幽州在北地,自然不需捨近求遠,投奔曹公。”
“劉幽州?”
郭嘉這近半月來只稱病閉門府中,除卻親近幾人外,皆不待見,卻是不知劉曄接任幽州牧之事,待細聽荀彧解釋後,心中一驚,沒想到劉曄這位大師兄前番還處境尷尬,翻手間便已掌握大勢,郭嘉知曉劉曄“失憶”往事,對於劉曄也確有幾分兄弟之情,但是當他想到師門一條規則時,眉頭緊鎖,最後看著容光煥,鬥志昂揚的荀彧默然道:“文若定心,嘉多勸也無意,然於友立場可說汝一點:劉子揚將來前途未必光明!文若隨吾齊投曹公,卻是堂正萬全之計。”
荀彧搖頭毅然道:“彧向來佩服奉孝才學,然此事卻不敢苟同,想劉幽州年紀輕輕,行事更是極有魄力,前途光明與否是由人定,怎可一言否之?今接吾弟友若訊息,袁冀州將領大軍前往青州,欲將公孫瓚於青州勢力全數掃滅,此是為離開最佳機會!特來向奉孝告之,道不同強求亦屬無用,這便別過,祝奉孝能一展才學抱負……”
逢得此種情形,深知荀彧“王佐之才”的郭嘉面上再無絲毫平日瀟灑不羈模樣,表情有些黯然地嘆息道:“固吾之願亦然,祝君如意……”
公元月彧和郭嘉兩位頂尖人才趁著袁紹親自領軍平定青州時,各帶著親屬離開鄴城,卻是各分南北而走,分道揚鑣。
那麼,他們的命運在這一次不同的選擇上最終會走向怎樣的歸宿呢?
【21】徐無細說進兵由 大軍圍攏北平城
徐無山下。
因雪地難行,劉曄大軍每日僅能走五十里,七日後這才來到右北平境內,這日夜間紮好營帳後,於劉曄大帳內。
“志才,數日間行止頗多事務,吾於今日才現汝常愁眉不展,有何想法儘可道出,不必存著什麼顧忌。”
此時帳內僅有劉曄與戲志才二人,從戲志才當面表態投身為家將後,劉曄便賜其名才是為表字,脫去賤籍,得封軍師祭酒,這個官職倒是劉曄與毛玠閒聊中,得知曹操如此設定覺得極為合適,使謀士可於軍中常出計略,同時亦有職在身。於是便直接拿來用之。
對於這次冒嚴寒進兵北平,劉曄心裡是有底的,可其他人沒有!但他初登大位,劉虞沒有干涉,其它人自然不會出來說道,所以並未遇到什麼大的阻礙。如今見到欲引為心腹的戲志才如此擔心,劉曄趁著忙裡餘閒,當然要叫來細問一番了。
以為主公此次進兵會否太過冒險?吾軍最強處在於重騎兵之利,然則此時天寒地凍,馬匹不行,故而此番出兵全為步卒,且攻城器械並不充足齊備,若是公孫瓚真敢攻來,只怕後果難料……”
戲志才有此想法顯然不是一時半會,只因初投,還不全知劉曄心意,故不敢在他決心極為堅決時表示反對意見,而現時劉曄親自問起,那他便順勢說出,一儘自己謀臣本份。
才顧忌是為正理,只怕許多將士官員亦有此想法。汝為謀士,卻更需得知己知彼,這樣謀劃才能全面得宜。汝新投不知我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性情是否切實,吾自不怪你。以後不需存著顧忌,有何疑汝直問於我便成,事後再提反而招人閒語。”
劉曄明白戲志才的顧慮,他卻不遮掩什麼,直接將話題明說,讓戲志才感動之餘又加幾分敬畏,然後再細說道:
“確如你所言,此次兵並非萬全,但吾確有九成把握能竟全功!北平城內底細,趁著鄒丹等人未曾退回時,吾已派細作探明,如今更留於城內作為內應。吾如此迅兵來攻,顯然他們是沒有預料和充分準備的,值此大敗潰退,軍心不穩,內部亦有不少矛盾情況,吾大軍壓進,再以心戰為上,強攻輔之,最後明言招降,敵軍必破!”
對於敵方願不願意投降,劉曄是有足夠把握的,先後兩次對公孫瓚部曲勝利後招降納叛過程中,聞聽劉曄之名,普通士卒皆願歸降,問之則以其“名聲早傳,屬下兵士糧餉充足,比別處高了好幾成,更有安平地方之能”答之。
其餘地方無論百姓與軍士嚮往他屬下並非現時才有,前後共七年時間的影響,這個觀念早就根深蒂固。
因著此事,張飛與典韋兩個私下裡並少來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