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3/4 頁)
捷報傳出,不出幾日,廣西與湖廣的援軍先後抵達貴陽,一時間敵我強弱之勢為之逆轉。王三善與李枟交接,率領人馬四處追殺叛軍,兩年後,“安奢之亂”先後平定。
貴州接連報捷,然而坐在紫禁城內的萬曆皇帝是一喜一憂。喜的當然是貴州沒花國庫一分銀子就肅清敵寇,憂的是遼東勞師糜餉,最後還在薩爾滸被努爾哈赤殺的落花流水。
帶著這個遺憾,萬曆四十八年,這位明代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朱翊鈞終於駕崩,諡號神宗。繼位的是皇太子朱常洛,也就是隻當了一個月皇帝的明光宗。這位一輩子小心謹慎,壓抑許久的皇帝登基之後,只是小小的放縱一會,就丟掉性命。那位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開始登上這最高的寶座,大明從此改元為“天啟”。與他一起登上歷史舞臺的,還有那位讓劉瑾和王振汗顏的史上第一權奸——魏忠賢。
*********************************************************************
天啟一年九月。紫禁城的一座大殿內不停響起拉鋸之聲。一個身穿龍袍的少年,手持精緻鐵鋸,正專心致志地切割一根木楞。木楞鋸完,又用尺子認真的量了量,確認無誤後,才滿意地點點頭。
旁邊有個小太監呈上一塊黃緞子手帕,少年接過,擦了擦頭上的汗水,便將手帕丟到一邊。少年不是別人,如果嶽肅看到,一定會想起,這就是當日在街頭與自己比試木工的囂張小子。當年的頑童已經成為皇帝,他便是明熹宗朱由校。
這時,一個老太監帶著一個二十多歲的青年太監走了進來,二人進門之後,立即給皇帝請安。“老奴參見陛下。”“奴婢參見陛下。”
前面的老太監並沒有下跪,而是弓著身;後面的青年太監,手裡捧著一疊奏章,卻跪在地上。想來定是等級不同。
“魏卿,朕這功夫正忙著呢,有什麼事呀?”朱由校還算比較客氣地說道。
“回陛下,貴州大捷,叛匪頭子安邦彥自盡,貴州全境從此安寧。這些是貴州巡撫王三善上陳的為手下將領請功的摺子。”能被皇帝稱為魏卿的太監,自然只有魏忠賢一位。在踏著魏朝和王安的屍體爬上這司禮監秉筆太監及東廠提督太監之後,魏忠賢達到了太監事業的頂峰。
但是在皇帝面前,他還是要規規矩矩,老老實實。尤其是現在,魏忠賢還沒達到獨攬大權的地步,畢竟朝中還有一股絕不亞於他的實力,甚至現在還略勝半籌,這股實力的名字叫作東林黨。因為在“移宮案”裡出了大力,木匠皇帝對他們是賞識有加,不吝官位。
所以這個時候的魏忠賢,還不太敢矇蔽聖聰,有什麼事都是要稟告皇帝的,許多事情都不敢擅自作主。當然,到了後期,大事方面他也是要稟告皇帝的,不過都是在皇帝幹木匠活幹到興頭上的時候。因為那個時候皇帝只會說一句話,你看著辦吧。
今天也不例外,朱由校說道:“就這等事呀,你看著辦吧。”
“老奴遵旨。只是這些褒獎的人中,其中有一個叫嶽肅的,爭議很大,老奴實不敢擅自做主,還望陛下聖裁。”魏忠賢小心地說道。
“嶽肅!”一聽到這個名字,朱由校不由得心頭一顫。不自禁地伸手入懷,取出一個小木人來。
“他也叫嶽肅?會是他嗎?”朱由校心中喃喃自語。這些年來,嶽肅這個名字一直讓他難以忘懷。這是唯一一個在木工上贏過他的人,自從那一天之後,朱由校更是廢寢忘食,苦練雕刻,一心想再見到這個叫嶽肅的人。可惜,這幾年他幾乎將北京城的木匠攤轉了個遍,再沒有再碰到。沒想到,今天又聽到這個名字。
沉吟許久,朱由校說道:“這人有什麼爭議呀?”
“是這樣的,貴州巡撫王三善說他斷案如神,治理地方多有政績,平叛時身先士卒,屢立戰功,保奏他升遷為貴州布政使。雲南的黔國公也上本保奏,說他是文武雙全奇才,希望陛下重用,擢升他為雲南巡撫。可京城裡的不少御史言官,卻彈劾他好大喜功,當初假借籌餉之名,亂殺無辜,且趁機中飽私囊。如此褒貶不一,實在難以委決。”魏忠賢如實地答道。
朱由校點點頭,說道:“魏卿,那依你之見呢?”
“老奴的想法是,黔國公上本保舉,和朝中御史的彈劾,多半是出於私心。私在何處,黔國公恐是因其勘破郡馬遇害一案,欣賞嶽肅才幹,要保舉他到雲南。御史彈劾,據說是嶽肅在辦案時,不知是涉及到了哪位的親屬,一時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