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吹起,半遮了他俊雅的面容。
凌梵感受到葉然凝視的目光,側頭看了他一眼,黑眸如海水幽深。
葉然呼吸一窒。
凌梵見葉然呆立,伸手彈了一下他的額頭道:“怎麼了”
葉然回神,抓了抓被告凌梵彈過的地方,“你怎麼那麼清楚這些事”
凌梵抬眼看向漸漸顯山露水的古剎,平靜道:“不識廬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
葉然疑惑看和凌梵,凌梵卻沒打算解釋,只道:“走吧,快到了。”
謁了佛,又在佛堂吃了素齋,二人在古剎後山暖亭中閒坐。
☆、第 12 章
後山石壁上雕有文殊、觀音、普賢、地藏四大菩薩。
暖閣建在東南方向,向右是高野空曠的山澗,向左則正對著文殊菩薩。
有一老者從寺廟各佛像前跪拜過來,又依次在四大菩薩前虔誠地俯身跪拜三磕頭。磕完文殊菩薩後,老者身體明顯有些吃不消,腳步有些虛浮,走到暖閣廊下,也不管地面寒涼,一屁股坐了下來,喘氣歇息。
葉然是個尊老的好寶寶,將老者扶進了暖閣。
老者緩過氣來,與葉然和凌梵一起閒話。
老者姓鄭是翰州城外下丘鎮康寧堂的大夫,承了祖上的藥鋪在下丘鎮行醫三十六年。
鄭大夫是個虔誠的佛徒,如果不是因為襲祖業,他更想出家為僧。雖出家不成,但向佛心誠,每月月初他都會來鏡容古剎禮一次佛,小住兩天,這個月初二新添了孫子,禮佛便遲了幾日。
“不知道佛祖會不會怪罪。”鄭大夫有些憂慮。
葉然接道:“添孫是大喜,在家多呆幾日佛祖也不會怪罪的。”
“喜是喜,大喜倒未必,這已是老朽第八個孫子了。”
八個孫子,他兒媳婦真是能生養啊。
鄭大夫嘆息道:“六個兒子,才生八個孫子,人丁不旺啊。”
凌梵道:“你娶了幾房妻妾”
“四房。三年前有人又給我說了一房,後來佛祖託夢給我說這段姻緣難得善果,便沒有娶了。”
想出家為僧的人,結果娶了四房妻妾,生了六個兒子,有了八個孫子,還嘆息人丁不興旺,也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倒是葉然見鄭大夫憂慮,認真地勸說道:“老人家多行善舉,誠心禮佛,一定會人丁興旺的。”
鄭大夫認同地點點頭,順了順花白的鬍鬚道:“我行醫三十六年救死扶傷無數,的確積下了不少功德。”說完鄭大夫想起了什麼,又嘆了口氣道:“唉,事難圓滿,如果當年不誤診死一個孩子的話,說不定我真的就功德圓滿了。”
說著鄭大夫向左面跪下,對文殊菩薩懺悔道:“弟子剛行醫不久,缺乏經驗。陶氏夫婦的小兒子小開長麻疹,被我當成了出天花,用錯了藥喪了性命,弟子有錯,弟子罪過,望菩薩恕罪,望菩薩恕罪。”
葉然看不過一個鬚髮花白的老人像做錯事的小孩一樣跪地乞饒,心中不忍,將鄭大夫扶了起來。
翰州,陶氏夫婦,小開,凌梵鬼使神差地問了一句,“小開的全名叫什麼”
鄭大夫順了順氣道:“不知,他爹孃叫他小開。”
“可有何特徵”
鄭大夫回想了一下,“左額角有顆硃砂痣,素聞額角有硃砂痣的人都是福祿深厚之人,沒想到卻被我害死了。”
額角有硃砂痣的人都是福祿深厚之人,凌梵想起宏承二十一年對誇街狀元陶開物最多的說詞。
“後來呢”
“那時我爹還在,活絡了地方官私了這件事,賠了陶氏夫婦三百兩銀子了了此事,罪過呀,這是我造的孽啊。”鄭大夫又陷入自懺中。
凌梵道:“陶氏夫婦現居哪”
葉然大眼睛看著凌梵,露出不解之色,不明白為何凌梵對陶氏一家為何感興趣。
“葬了小開,他們就離開翰州了。”
凌梵不捨地追問:“小開葬在哪”
鄭大夫略感奇怪此為何要對一個過世二十多年的孩子好奇,欲張嘴問詢,但凌梵身上隱隱散發的威嚴與眉目間的貴氣,讓他無法反問,只有順應回答,“就葬在下丘鎮的冥山中。”
凌梵點頭,心中有了計較。
回到墨玉齋後院晏召與韓衝迎了上來。
晏召道:“少爺您終於回來了,我正與師兄商量去鏡容古剎接人。”
凌梵道:“掌門之位已定下了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