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在水深火熱之中嗎?”
一提到廖承德,鍾建軍迷糊了。按廣播裡宣傳的來說,來自香港的廖承德應該是一副乞丐模樣,哭著鬧著要到大陸來,可事實上呢,廖承德一身光亮,還在縣裡的幹部陪同下來到鍾莊,派頭大得嚇死人。
可廣播裡說的也不可能是騙人的吧?
鍾建軍第一次對自己的世界觀產生了懷疑。
“老爸,你這一套是從哪裡聽來的?”
見自己的老爸陷入了沉思之中,鍾石等了半天,這才開口問道。他知道要讓自己的老爸接受一套新的世界觀,還需要點時間讓他消化,所以也不急於說出這時大陸和香港的現實差別。
“廣播裡啊!”
鍾建軍搖了搖頭,有些心不在焉地說道。這也難怪,在他形成世界觀的時候,正是“特殊時期”的時候,廣播裡報紙上每天都在宣傳時刻警惕資本主義的侵蝕,保護社會主義的成果。類似於“寧要社會主義一棵草,不要資本主義一根苗”的標語到處都是,人們對資本主義的一切都抱有極大的戒心,連本是華夏土地的香港,也因為是被英國帝國主義統治,而躺著也中槍。
“特殊時期”全稱是“無產階級特殊時期”,是一場歷時十年之久的政治運動,原先主要在意識形態領域開展,後來發展成為針對華夏領導層的運動。在這十年當中,整個社會呈現出一種動亂的狀態,各級國家機關的工作都近乎於停滯,國民經濟發展緩慢,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沒有提高。
不止如此,“特殊時期”還對教育、科學、文化等方面造成影響深遠的破壞。在開國偉人的號召下,一代青年自願或被迫放下學業,從城市中下放到農村做農民,接受勞動人民的改造。這種荒謬的政策造成一代人才的斷層,形成後世稱之為“文化斷層”“科技斷層”“人才斷層”的特殊歷史時期,使當時的華夏和其他國家的國力差距進步一拉大。
許多政治名人、文化名人在這場浩劫中喪生,無數文物古董、古本書籍、民間秘方等代表傳統文化的載體更是被付之一炬,徹底在這個世界上消失。
說來也是緣分,要不是有那位下鄉的知青和他家傳的定窯瓷碗,恐怕現在鍾石還要苦惱第一桶金的問題呢!
鍾建軍在年輕的時候,也曾想和其他人一樣,做一個保衛開國偉人的紅衛兵,只不過他將這個想法告訴鍾石的爺爺的時候,一向性情溫和的鐘方卓難得地大發雷霆,將鍾建軍狠狠地毒打了一頓,又警告他不要摻和到任何一方去。
當時鍾建軍雖然不解,不過沒有膽量拂鍾方卓的意思,只能不甘地蹲在家中,做個安安分分的小民。後來發生的事情果然印證了鍾方卓的遠見,在不遠的縣城造反派和保守派發生了武鬥,失敗的一方據說被全部拉到城外處死了。
這一切鍾建軍當然沒有親眼看見。饒是如此,當他聽到這個傳言時,也被嚇得面如土色,暗自慶幸不已。據一個到過現場的鄉親說,當時在那個行刑的地方,砍人頭的大刀都砍得捲了刃口!鍾建軍聽到這個可信度比較高的訊息後,更是絕了想要出去看看的念頭。
鍾方卓人老成精,經過了八年抗戰,兩黨內戰以及新華夏成立後的各種運動,早明白明哲保身的道理。在那個年代,能夠平平安安地活下去就是最大的勝利,鍾方卓是這麼做的,也是這麼教他兩個兒子的。就連為兩個兒子取的名字,也是響應當時的口號。
這就也難怪,為什麼上次縣裡的幹部來到鍾莊,鍾方卓的反應會那麼大了!
“爸,你上一次聽到資本主義、水深火熱這樣的話是什麼時候?”
鍾石循循善誘道。畢竟現在時代不一樣了,對於那些不切實際的標語,廣播裡也不會再大肆宣傳了,整個國家正向一個正確的方向發展。
“我想想啊,沒聽到這個也有好幾年了,好像上一次聽到,還是在粉碎‘四人幫’的時候!”
鍾建軍仔細想了半天,這才不確定地回答道。畢竟年代有些久遠,他一時想得不是很清楚,不過粉碎“四人幫”的事情,他還是記得很清楚。
當時在鍾莊的知青聽到這個訊息,都紛紛肆無忌憚地歡笑慶祝起來,那種放浪形骸讓和他們相處了數年的鐘莊的人都非常驚訝。許多人笑著笑著眼淚就流下來,到最後所有知青都抱在一起痛哭,那種撕心裂肺的哭聲讓置身事外的鐘建軍永生難忘。
再之後,知青們一個個地離開了,有的考上了大學,有的悄無聲息地就離開了,總之沒幾年,在鍾莊、甚至是在這個鄉的知青都走得差不多了。當然,也有的知青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