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部分(第3/4 頁)
名。
越女見陳緣又敗一名學士,不由得問道:“公孫龍的身份,你要扮演多久?”
“不急,前方便是趙國,待我入境,寫下《指物論》,便改頭換面,再化他聖。”
陳緣指點前方,諸人入境,此地已經踏入趙國地盤之中。
“《指物論》。。。。。。。”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天下無指,物無可以謂物;非指者天下,而物可謂指乎?指也者,天下之所無也;物也者,天下之所有也。以天下之所有,為天下之所無,未可。”
“天下無指,而物不可謂指也。不可謂指者,非指也。非指者,物莫非指也。天下無指而物不可謂指者,非有非指也。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也。物莫非指者,而指非指也。”
“。。。。。。。。。。。。。。。。。。。”
一本指物論,辨盡天下理。
陳緣在城中言談,邀天下儒墨學者辯論,三日之中,聞公孫龍之名者皆紛紛來至趙國內,與陳緣辯論,最後的結果都是一樣,慘白而歸,甚至有些已經懷疑人生,變得消極癲狂。
一道聖氣彌散,陳緣大笑著將《指物論》放於城中,七日無人敢取,直至陳緣離去,趙國王室才派兵前來,將這本書籍收回。
一論道盡天下理,令百賢不能言。
於是公孫龍的名號漸漸傳播出去,而有些不服氣的,在觀聽過全本指物論後,想以自己之法來辨別、破解指物論,卻最後發現,他的所作所為完全是沒有任何用處的,天地依舊在,言語惑人心。
這尊橫空出世的人,名諱被天下所記,於是又有許多人轉投名家,成立學說,至此春秋第四家已初具規模,儒墨法名,公孫龍儼然已經成了與“孔丘”、“墨翟”、“韓非”三人齊名的大人物,為一派之祖,為一派之宗。
他的《指物論》更是被奉為名家至理,一切之事都能從中得到答案。
陳緣完成名家之事,帶領三人遠行,四聖剛起,五聖已至。儒墨法名,四道合一,便是雜家。
第六百四十四章 青牛出黃河!
雜家出現的很晚,是戰國末期才有萌芽浮現,其中代表人物當然是呂不韋,但現在這個平行世界的時代極其混亂,連明朝都穿越了幾千年來到這裡打仗,自然也就不用糾結雜家出現的時間不對勁了。
“時間的順序無所謂,因為這些道理原本就已經存在,現在要做的,不過是順應天地,‘造’出一位位聖人罷了。”
真實歷史中,道祖一指斷春秋,於是衍生出了許多平行世界,實際上,陳緣他自己也不敢說,他所在的世界就是真實的,因為一切都已經超乎想象,在經過北天門的時候,他便已經有所動搖。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已經難以分辨,就像一句話所說的,一個人裝了一輩子仁德,那與真的仁德已經沒有區別了。
道滅之景在陳緣眼中回映,他皺起眉頭,那些東西如同浮光掠影,不斷迷惑他的心神。
“北天門的景色,道滅之景還是對我有了影響,幸好我已經上過天庭,否則真的要被這股力量給壓垮了。”
陳緣心中清叱一聲,那些世界生滅,眾生道化之景盡數崩碎破散,消失於精神天地之間。
“道滅道生不過幻象,我還是我,並沒有改變什麼。”
精神世界的搏鬥結束,陳緣睜開雙目,看向前方,在真實世界中,他還是和尋常一樣,以佈道為己任。
沒有人知道,在剛剛他經歷了一場最兇險的搏鬥,源自於精神世界而非**。
但,精神其實說起來也算是維度,處於大維度中的小維度,即人自身所連線的橋樑,理論上各人的思想是可以互相連結的,假設精神世界為零維,那麼所有人都被放逐在其中,精神自成一方天地,在零維之中建設自己的世界。
當然,也說了,這只是假設而已。精神不可能存在於零維之中,否則許多被放逐者可以透過連結通道復活,人的精神將成為出口,讓他們重見天日。
但精神一定存在於某個大維度之中。
克蘇魯神之所以能夠在人腦海中囈語,且那些精神病人之所以會發瘋,有時候看見不一樣的東西,實際上都是因為精神串門,也就是精神入侵的緣故。
所謂精神入侵,克蘇魯是從外部主動入侵,而精神病人則是被動的被外部入侵。
他們目光所見到的,耳中所聽到的,都是另一個世界的聲音,順著碎開的精神豁口侵入進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