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
這樣的下屬,哪有不被格外器重的道理?
再看看別的優秀人士,也有不少是領導期望“二”,自己能夠做到“十”的人。
潘基文是現任聯合國秘書長。
2000年,潘基文還在擔任外交部次官,在一次陪同李漢東總理訪問俄羅斯。
在飛往莫斯科的飛機上,其他的隨行人員大都去睡覺了,本來潘基文也可以去休息,但因為李漢東總理在閱讀有關訪問俄羅斯的檔案,於是他想,說不定總理會有什麼需要,要叫自己。
因此就一直等在總理身邊,直到飛機快抵達莫斯科,而他確認總理已經休息了之後,才在一旁稍微休息了一會。
領導並沒有要求潘基文等在旁邊,但潘基文卻想到萬一總理需要自己做什麼該怎麼辦,所以主動在一旁等著,直到確認總理已經休息了,才敢讓自己稍微休息一下。
換了你是領導,看到這樣的下屬,是不是心裡也會覺得很溫暖、很踏實?對這樣執行者,你會不會重用呢?
2.上級想到的你要想到,上級沒有想到的你要幫他想到
最好執行者與一般執行者很大的一個區別在於:
一流的下級總能提醒上級,末流的下級總要上級提醒。
儘管如此,但很多人的想法是:既然是領導,做的決定肯定是正確的,我只要照著去做就行了;即使覺得有什麼不妥當,但是領導說的,就算出了差錯,也不是我的責任,我何必多事;領導都沒有想到,我怎麼可能替他想到。
但一個最好的執行者,不僅不需要領導來提醒,而且總會想到領導前面,上級想到的自己當然要想到,上級沒有想到的,也要主動替他想到。
有一次,一位培訓界的同行,向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他因為經常需要出差,有時候一忙、一著急,就容易忘記帶一些東西,如名片、資料和相機等等。
為此,他也跟秘書說過記得提醒我一下,免得耽誤事情。
秘書老是不記得提醒,後來終於能學會提醒了,但是執行起來,往往又很不到位。
有一天,他在北大高階總裁班講課,下午講課完課後就直接去機場,到外地出差。
第三章 “期望二,做到十”(3)
中午的時候,他接到秘書發來的簡訊,上面寫著:
“您下午要出差,別忘了帶名片、資料和相機。”
一經提醒,這位老師一想糟了,相機在家中,又忘帶相機了。可等講完課再回去拿相機已經沒有時間了,只好就不帶了。
這儘管是一件小事情,但也能反應一個員工執行能力。這位老師感慨地說:
“如果是一個合格的執行者,她完全應該熟悉我的日程安排,提前一天提醒我:‘您明天就要出差了,如果現在方便的話,請把需要帶的資料、名片和相機放到包裡,以免忘記。’
如果有了這樣的提醒,我還會忘記帶相機嗎?”
很多下屬都有一個錯覺,領導哪會有什麼想不到的事情。可別忘了,領導不是神,他也有考慮不周全的時候,也有需要你提醒的地方。
不要說普通人需要提醒,就算是非常傑出的人,有時候也需要下級幫他把關。
擔任過周總理秘書的紀東,在他所寫的《難忘的八年——周恩來秘書*》中寫了這樣一個故事:
1971年,在* “九一三”叛逃事件發生後一個月左右,一天上午,總理在連續工作了17個小時之後,離開辦公室去臥室辦公。
突然,總理打電話讓他過去一下。他以為總理要安排任務,於是像往常一樣拿著本子和筆,迅速趕過去了。
但出乎意料的是,總理並沒有交代他辦理任何事情,只是很鄭重地看著他說:“我要跟你說一件事情。”
然後,總理拿起一個大信封,對他說:“你看,我寫錯了一個信封。”
他接過信封一看,只見上面寫著:“呈主席、林副主席批示 周恩來 某年某月”。
*叛逃之前,總理給毛主席和作為當時黨中央副主席的*寫報告,通常都是這麼寫的。但當時*已經叛逃,再這樣寫就是大的錯誤。
由於連續工作了那麼長的時間,在極度疲勞下,寫錯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總理在叮囑他把信封銷燬的同時,還特意提醒他:
“我把這件事情告訴你,讓你知道,注意以後要幫我把關。”
照一般人的想法,寫錯了信封,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