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第3/4 頁)
而周牧也從玉簡中得知,自己眉心中的世界自己一直以為它是佛教傳說的的第八識阿賴耶識,其實這樣的叫法也沒有錯,只不過是不同教派的修行者對他的稱呼各不相同而已。
佛教稱其為第八意識——阿賴耶識,道教則稱之為內世界。雖然他們的稱呼不同,但是這內世界的修煉之法卻大致相同。
內世界是修行者中極少數人才能擁有的,而能擁有內世界的修行者也並不代表他能開啟內世界。
如果說一萬個修行者中有十個人有內世界的話,那麼這十個擁有內世界的修行者中,大概也就只有一到兩個人能開啟內世界。也就是說內世界在修道界的出現機率是萬分之一、二。
內世界的修煉之法在初期佛教和道教各有不同。佛教的內世界走的是吸取眾生信仰之力,以眾生的信仰之力來擴大修行者本身的內世界。是以在如今的世俗世界中,雖然人們漸漸的不在信仰仙神佛陀,但是在華夏,信佛之人卻遠遠的超過了通道之人。這中間的原因就是因為佛教非常注重信仰的傳承和培育。
而道家對內世界的修煉就顯得腳踏實地的多了。道家開闢內世界,除了以自身法力開闢內世界外,道家修道者還會藉助功德之力以特殊的手段將功德之力轉化成內世界所需要的靈氣法力,用以開闢內世界。
在初期道教和佛教對內世界的修煉雖然各有不同,但是他們的目標都是一樣的。道家行善事獲取功德,佛教**聚集信仰,他們都是為了開闢內世界,使內世界能在現實中顯化出來,讓內世界在外面的世界中形成內世界的第一形態——領域。
領域是內世界出現在真實
世界中的第一形態。而領域的存在又將修道者分作了兩個極端。
在同等修為下,如果一個地仙巔峰修為的修道者和一個擁有領域的地仙遇上,就算是這個擁有領域的地仙他修為差上那沒有領域的地仙巔峰級別的修道者,但是擁有領域的地仙卻可以輕鬆的壓制對方,並輕鬆斬殺對方。可以說擁有領域的修道者,在同級之下無敵手。
在遠古修道界中,一般能修出領域的修道者大都是成就地仙之後,對自身內世界的煉化到了一定的地步了才有可能成就領域。
而講到這裡又不得不說下,煉神返虛這一境界的分段之法了。
煉神返虛共分三個小境界:其中第一個境界自然就是宗師之境,可以說修道界的幾位宗師就是卡在了這一境界中。
第二個境界就是周牧目前的境界,人仙之境;而這人仙之境界如果修道者擁有領域,並將修為推至人仙巔峰的話,這一境界在凡塵修道界中又可稱之為人王(相應的,其他種族則為其他種族的王,比如說阿修羅王。)。
第三個境界則是地仙之境界,這地仙之境中,如果修道者開闢出內世界,並能將內世界外放的身體之外,形成真實領域的話,則該修行者就可以稱人皇(其他種族就是他們種族的皇者。)
煉神返虛三個境界:宗師之境,人仙之境,人仙極致則為人王,地仙之境,地仙中能使用出領域的則為皇者。其中人皇之境幾乎就是凡塵修行者的巔峰存在。
傳說凡塵修行世界中的皇者有著逆天之能,強大的皇者甚至能超越煉神返虛的境界,越級斬殺超越凡塵的天仙。
皇者和天仙的區別,最關鍵的是,皇者是凡塵中的修道者,而天仙則是度過三大天劫,成就真仙之體的超越凡塵的存在。
按說仙凡之間是有著巨大的差別的,但是在遠古修道界中,凡塵中的皇者威勢無匹,就連超越凡塵的天仙都能斬得。
而一個修行者想要成為人王,成為人皇,他必須得有一個先決條件世界。因為修行到人仙巔峰,開啟內世界的修道者便能稍微的利用內世界的威能。這威能雖然不多,但這點威能卻已經足夠讓修道者變得強大無匹。而地仙修為又能將內世界外放出體外形成領域的話,那才可以稱之為人皇。
周牧手中的這篇殘章法訣中就有詳細的介紹如何修煉內世界,如何將內世界煉化成領域外放到體外去。
如果說這篇法訣中如何煉化內世界並不算是神通的話,那這篇法訣中緊跟著煉化內世界之法的一篇法訣,卻絕對是絕大的神通。
這神通名為人界印。人界印是以修道者內天地為引子,透過自身法力,和修道者體內的內天地與外界天地世界產
生共和,從而達到身融天地,借天地之力,從而讓施法者戰力提升十倍的強大功效。
人界印輔助功能是強大無比的。要知道按照這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