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我們都長大了,從象牙塔中走了出來,你還是原來的你,我還是原來的我,只是閱歷讓我們更加的成熟,更加的懂得如何去愛。
最後呢,你老了,我也老了,打架都變老了,時間的記憶不斷的迴盪在腦海裡,不禁的笑出聲音,原來我們都曾那樣的幼稚。
------題外話------
此文慢熱,更加生活化,沒有虐死虐活。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
一寧
雖然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國家經濟迅猛發展,讓世界都看到了新的中國,但是畢竟中國的人口那麼的多,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著良好的經濟。農村和城市的發展還是有著很大的區別的,城市的發展日新月異,農村則似乎是和城市相比顯得滯後一些,很多東西都還是保留著原始的風貌,或許應該說是文化水平較之城市還是差了很多。
在這樣的時候,程一寧出生了。程一寧的父親和母親都是初中還沒有畢業就已經不再念書的人了,但是相比之下,還算是比較有文化水平的人,因為農村對於計劃生育的事情知道的比較晚,所以很多人家都還是有很多的孩子,相比現在科技發展的社會,人口多也就意味著負擔重。
程一寧的父親不期望什麼,這是夫妻兩人生的第一胎,所以只是希望兒子一生平平安安,順順利利,寧靜的生活就好。
程一寧小時候十分的粘著母親,但是程一寧的父親程樂仁和母親於曉潔在冬天的時候還行,農活都忙完了,可以有著十分充足的時間陪著程一寧,可是趕上秋收,春種和夏鋤的時候是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來照顧他的,所以這個時候小一寧就交給了他的奶奶,不知道是不是喝著媽媽的奶長大的,所以對於除了媽媽以外的人,任何人的奶香味都能認得出來,只要不是自己的媽媽的,那就是寧可餓的嚎啕大哭也是絕對不會喝別人家小孩的奶,也許這應該叫做有志氣。
沒有辦法,所以於曉潔只能讓程樂仁多幹一些,自己多留出一點時間來照顧小孩子,只有在媽媽身邊的時候程一寧才表現出了一點點的寧靜之色。
程一寧長到四歲的時候很喜歡吃一種外面是冰裡面是有一點點奶油的雪糕,感覺特別的好吃,於曉潔會給夏炎烯兩毛錢去買。對於四歲的一寧來說,兩毛錢已經很多了。
一寧的家還沒有和他的爺爺奶奶家分開,就是這樣的一起生活,住的還是用黃泥建築的房子,上面是用草鋪上的,有時候還會漏雨,這個時候一寧的父親就會在房頂上蓋上塑膠布,這樣子就可以將就著避免一時的大雨了。
雖然生活的不是十分的富餘,但是可能是因為這是唯一的兒子,所以一寧小時候也是過的十分的開心。
等到一寧7歲的時候,程樂仁就送一寧去上一年級了,覺得兒子在家裡也是待著,還不如上學校還有一些小夥伴一起玩。於是一寧就背上了他的新書包去學校了。當時學校就建在村子裡,而且離家裡也是十分的近,大概10分鐘不到的路程也就到了,對於8歲是規定的上學年齡的要求在鄉村裡不是十分的嚴格,而且這個學校只有一到五年級,沒有幼兒園,所以入學考試要求就是一寧要會查100個數,這件事情對於一寧來說算的上是十分的簡單,因為程樂仁小的時候就教一寧這些,所以很輕鬆的,一寧就透過了這個所謂的入學考試,開始了自己的學習生涯。
能夠有很多的夥伴自然是一件十分開心的事情,一寧也是顯得十分的開心,坐在大長凳子上(當時還沒有椅子,只是一個木板然後由兩個木棍支撐著),看看旁邊的同學,看看後面的同學,這就是所謂的東張西望,同時還和後面的小女生聊得十分的開心,所以老師看不下去了,制止了一次沒有好使,結果第二次的時候小一寧的手心被老師的小樹枝打了一下,這個對於一寧來說是一件十分傷心的事情,於是第一天上課就是因為這樣跑回家去了,跟程樂仁告狀,說老師還打自己,還說不想去上學了,最後是程樂仁拿著他最喜歡的雪糕哄著去上了學。
可能是程樂仁小時候教了一寧很多東西,所以學習這些東西十分的快,什麼a,o,e,b,p,m,f,的對於一寧來說都是不在話下,簡簡單單的就學會了,至於數學,一年級學的就是那些什麼10以內的加減法的,手指頭加起來就夠了,所以一寧的一年級可謂是如魚得水,輕輕鬆鬆的就度過了。
到了二年級,那個一年級的老頭不再教一寧了,換成了一個很胖的女老師,學校里語文老師和數學老師都是一個,總稱為班主任,這樣子就可以省下一個老師的費用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