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部分(第2/4 頁)
所以秦牧稱王,這些人都支援,就算他沒有大義之名,這些人也一定會支援;
對於多數人來說,自己的利益就是大義。
因此,大義名分固然重要,它可以使別人口服。不至於被人說三道四;但利益分配更重要,它可以使人心服,甘心情願的跟你走。
由此引申開去,秦牧想了很多很多,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為什麼能打敗六國,一統天下?如果你答是因為秦始皇雄才大略,那麼你只看到了表層。
秦國能統一天下,從商鞅變法時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有了這樣的基礎,換個人來做皇帝,只要不犯傻,遲早也能統一天下。
商鞅變法徹底廢除了舊的世卿世祿制、建立了新的**中央集權制。推行郡縣制以加強中央集權,重視農產,使秦國出現了“家給人足”的繁榮景象;
同時他的軍功制度改革使百姓以私下鬥毆為恥,以為國家立下戰功為榮。國家戰鬥力不斷增強,富國強兵的秦國,成為戰國後期最強大的國家。傲視天下。
歸根結底一句話,商鞅的變法最大程度地保證了秦國多數人的利益均衡。
所以赳赳老秦,敢於死戰,敢於死戰的軍隊,往往就是能戰死別人的軍隊。
現在,秦牧手下的軍隊為什麼戰鬥力比較強,除了嚴格的訓練之外,關鍵之處也就在於秦牧最大限度地保證了每個士兵的利益。
但是,以前兵寡地窄,秦牧可以從江南圈錢來保證轄下軍民的利益,現在隨著戰爭不斷推進,地盤不斷的擴大,需要的兵員逐漸增多,再不可能透過以前那種圈錢的手段來保證轄下軍民的利益了。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開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這些看似空洞的口號,卻起到了極大的作用,究其原因,這些口號其實就是一種利益再分配的許諾。
這些口號的提出,使很多人從中看到了獲利的可能,所以有很多人投奔喊出這些口號的人。
秦牧也有自己的口號,那就是驅逐韃虜,復我衣冠。
但這個口號更多的是一種傳統文化次層的東西,他的理論依據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這是抓住了中華傳統中的“孝”字來做文章,實際上並沒有涉及切實的利益分配問題。
從蒙軻抬銀子誘敵歸降一事,秦牧深感光是提出“驅逐韃虜,復我衣冠”的口號還不行,因為這樣的口號唐王、魯王也可以提出。
必須象商鞅那樣,有針對性的制定一整套完善的政策,以保證秦國步步壯大,以取得更多人的支援。
此事對秦牧來說,比眼前的戰爭更重要,眼前的戰爭可以交給手下的將領,但制度的完善必須由他親自參與規劃,否則就難以保證制定出來的制度在利益分配方面的均衡。
秦牧讓李式去傳司馬安和顧君恩兩人,準備先在小範圍內討論一下,以免影響到眼下的戰事。
要解決這樣重大的課題,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必須要有足夠耐心,反覆討論,步步完善。
司馬安和顧君恩兩人還沒到,大帳外紅影一閃,紅娘子先闖了進來,看到秦牧正在歪著腦袋“發呆”,這匹胭脂馬頓時浮上一臉鄙視的神色。
“外面打得如火如荼,你倒清閒自在,跟個沒事的人似的,在這兒歪著腦袋流口水”
“我流口水了嗎?”秦牧連忙一抹嘴角,“口水在哪?你竟敢當汙衊本王”
紅娘子見他真的去抹嘴角,忍不住發出幾聲嬌笑,隨即神態一整,繼續控訴道:“對手下士兵的生死不聞不問,有你這樣的主帥嗎”
秦牧擺擺手打斷她道:“別無理取鬧,戰爭總是要死人的,我就是去抱著每一個士兵的屍體痛哭,也不能讓他們復生,你以前帶兵打仗就不死人?”
“你還有沒有人性,這樣的話你也說得出口。”
“噓!咱們是自己人,這話我只對你說,來來來,喝口茶,去去火。”秦牧起身拉她,紅娘子一下子甩開他的手說道:“誰跟你是自己人。”她自顧拿出茶壺,對著壺嘴就
“小心燙!”秦牧大喝一聲,抬手拍出一掌,茶壺被拍飛出去,啪!的一聲,碎片亂飛,滾燙的茶水濺了一地,還冒著騰騰熱氣。
“秦王,沒事吧?”帳外牛萬山急衝進來,見紅娘子臉色透紅,立即知機的退了出去,連解釋的機會都不給秦牧。
“有時戰爭跟喝茶是一個道理,心太急,會被燙傷的。我不出去,是為了避免影響劉猛指揮作戰,這天下很大,不能都靠我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