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3/4 頁)
了不良的下場,同情之人不會有很多的。”
黃徵農道:“難道政府會對他遏制?”
黃世昌笑道:“畢竟一個天才小作家的出現,對我國如今的文學界的影響還是比較正面的。飛陽小朋友的作品,已經被許多國家翻譯到了國內,在西方國家的影響力已經越來越大,比我們這些老傢伙的影響力可就是大多了。”
黃世昌嘆息道:“別看咱們國內這些所謂的知名作家,在國內蹦躂的挺歡實,一副人五人六的模樣,但是在國外,誰知道他是幹什麼的?在國內你是大作家,但在國外,根本就沒有人聽說過你!中西方文化之間巨大的差異性,決定了我國作家很難在西方得到認同。自從和西方國家建交以來,我國就從沒有一部被夠影響到西方文化的文學作品,只有我們翻譯他們的作品,而很少有人翻譯我們的作品。”
黃徵農道:“現在我們大漢國出現了李飛陽?”
黃世昌道:“不錯!在所有的文化輸出作品中,童話作品最為各國文化部門所接受。成人文學作品裡面,或許會宣傳什麼政治理念,或許有什麼和別的思想企圖。這就導致了有些國家對外界文化引進的慎重和戒備,使得文化輸出和引進都是慎之又慎的國家行為。但是,童話作品則不然,它不涉及政治,只是單純的故事而已。”
說到這裡,黃世昌笑道:“恰恰飛陽小朋友的童話故事,寫的非常好,如今已經被翻譯成了多種文字,被東西方各國所接受。李飛陽不但在我國是童話大王,就是在國外,也一樣是一位著名的童話作家,地位不比在我們國內低,反而還要高出一點。在有些國家裡裡面,‘李飛陽’這三個字,甚至已經代表了漢國整個文化的輸出形象!我大漢國好不容易出現了一個影響世界的文化工作者,怎麼可能會不多加保護?黃石有這是生生往槍口上撞啊!”
黃徵農道:“這次王石有之所以這麼衝動,估計和我們上一次的爭吵有關。我當時放話說,我們年輕一代的作家也能寫出不屬於我們時代的作品,還被他嘲笑,現在飛陽寫出了這部《紅高粱》,估計他這張老臉是沒地方擱了。惱羞成怒才會攻擊飛陽。”
黃世昌道:“他一個老前輩,和你一個小輩爭吵,本就是丟人現眼的事情,現在又因為此事遷怒飛陽,老臉早就丟盡了!”
黃徵農問道:“那現在我們怎麼辦?就不幫一下飛陽麼?”
黃世昌恨鐵不成鋼:“我剛才不是說過了麼?用不著我們來操心,自會有人來出手幫助李飛陽,我們旁觀就是。”
黃徵農撓頭道:“這個時候我要是不做點什麼表示一下,感覺有好像點對不起我這個飛陽小老弟。”
黃世昌笑道:“你要真是想要幫他,那就想辦法鼓動王石有一系的人猛烈攻擊飛陽就是,只是要多注意一下,千萬要將自己摘出去,不能把自己給拖進去。附和王石有的人越多,這件事情結束的就越快!”
黃徵農一臉佩服道:“老爸,薑是老的辣,還是您陰險啊!”
躲過了黃世昌踢過來的一腳,黃徵農哈哈大笑的出了家門。
有批評李飛陽的,自然就會有力挺李飛陽的。
黃石有的文章發表之後,王不知先生和他的出版社的一些同事朋友們因為看不慣王石有的做法,紛紛寫文章反駁石有。
王不知發表了一篇叫做《風雨中的幼苗》的文章,文中把少年作家李飛陽比做剛剛露出頭角的一根幼苗,還未長開身子,就受到了狂風暴雨的摧殘,而這狂風暴雨就是像王石有這一類別有用心的人發出的文化攻擊。
文章中指出:在文學界裡面,某些自認為德高望重的老資格作家,連新人一點成長的空間都要進行無情的摧殘,一點成長的時間都不給他們,這些人有何資格自稱前輩?
平常也還罷了,現在竟然連一個孩子也不放過,當真是文學界之恥,讀書人之羞,實在是斯文掃地,不成體統!
王不知發文後,他的一些文學界的朋友也開始紛紛發文,支援王不知,批評王石有。
但是,王石有身為老資格作家,在文化圈裡面,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套班底,他資格老,輩份高,在文學界裡面身擔數職,身邊少不了有一群替他搖旗吶喊的小嘍羅。
發現有人針對王石有開炮之後,這些小嘍羅開始紛紛撰文反擊。
王石有的朋友也不少,而且能成為他的朋友的人,地位也都不會太低。王石有開口後,礙於情面,這些人也只好捂著臉、捏著鼻子,發表幾篇含糊不清、似是而非的文章來影射李飛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