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第3/4 頁)
到劉巖風的屍體。
和泰很緊張。當聽說劉巖風本來要到礦脈來,卻沒有出現時,他立即就想到了於燁他們三人。只是他沒有說出來,不僅僅是因為他把馬車送給於燁了,還因為於燁他們是從礦洞裡面走出來的,嚴格算起來他是失職了。劉巖風和他不沾親不帶礦。他說出來不僅會丟了工作,說不定還要面對兩儀堂的怒火,何苦呢?反正礦洞裡盡是些行屍走肉,又不會說話,這個秘密是很安全的。
兩儀堂沒有頭緒沒有線索,就算再這樣找一年也不可能找得到人。
……
……
親手斬下劉巖風人頭的兇手此時正騎著一匹黑色的馬,直奔南方而去,除了一個結實的揹包外。他還揹著那把斬下了劉巖風人頭的那把刀。
騎術是在從寶和鎮去往錦城的路上才自己摸索著學會的,儘管在這個以馬為主要交通工具的世界裡生活了很多年。於燁卻從來沒有騎過馬,就連馬車都沒有坐過,上山下山都是靠步行,就算扛著四十斤重的米袋都能輕鬆無比,說不定走山路比馬走得還快。
目的地是南邊一個叫化溪的小鎮,苗立人說李雲聰就住在這個小鎮上。
雖然修真者的地盤被統稱為南邊,但那裡還是住著一些普通人,一部分是修真門派雜役的家眷以及後代,驚龍山下的那個小鎮以及山上村莊裡的獵人、樵夫就是屬於這種情況;另一部分是替修真門派耕種、飼養家畜的人,他們每年的收穫有很大一部分會被修真者取走,剩下來的則可以自己吃或賣,像藥蠱門這樣的小門派,吃的也是這些人種出來的糧食。
一般情況下是先有鎮子才有集市,而南邊的這些小鎮則無一例外都是從集市發展出來的,於燁要去的化溪鎮就是這樣一個地方,靠近北邊,是南邊比較大的鎮子之一。
一邊往南走,於燁一邊嘗試著從黑丹裡引出一股真氣,想要用來當“電線”用,可惜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黑丹的作用就是把身體裡的真氣吸得絲毫不剩,這樣修真者才可以偽裝成普通人,哪是那麼簡單就能辦到的。
騎馬時的顛簸讓於燁很難靜下來修煉,因此他有大量的時間動腦筋,主要還是在想搬山的事,要建立一個宗教也不容易,但於燁有地球的經驗可以借鑑,信何勸人向善的宗教都是好的,地球的三大宗教都有著這樣的特殊,只是被極端的複雜化了,教義越來越厚、典籍越來越多,最後導致在外面豎立不少敵人、在內部產生不少分歧,為了彌補出現的這些問題,更多的典籍被創造出來,滾雪球一樣,最終停不下來,只能被雪球裹攪著滾下去。
必須勸人向善、教義要做到簡潔明瞭這兩點已經楊出來了,接著就是豎立神祇的事。
除了佛教外,成功的宗教除了勸人向善外還有另外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信奉著唯一的神。
結合各種看來的小說,神祇就用造物主是最合適的,因為無論哪裡的人都會產生同樣的兩大疑問——從哪裡來以及往哪裡去。
從哪裡來很簡單,就是造物主造出來的,就算已經有了《進化論》,也能用“物競天擇”來說事,人類經歷了幾次巨大的基因突變,這才能一直進化成現在的樣子,這種激烈的進化是“物競”引起的,而進化的結果則可以用“天擇”來解釋,人類為什麼會有聰明的大腦而不是外骨骼系統?自然是造物主決定的。
往哪裡去則可以照搬天堂與地獄的說法,行善的人上天堂,長伴造物主左右;做惡的人下地獄,遭受永久的折磨。人類對於死亡的恐懼是無與倫比的,科學解釋不了,天極大陸的科學更是十分落後,民間已經有了天堂地獄的說法,只是沒有固定的名稱,而且概念模糊,若能寫在教義裡,解釋清楚,至少也是一種明確的答案。
從揹包裡拿出了硬殼筆記本和圓珠筆,邊走邊想,邊想邊寫,坐在馬上也可以寫字,只是難看了些,路途遙遠,很多問題都自己想出了答案,認認真真、詳詳細細的寫下來,等進入南邊的時候,一本一百頁的筆記本寫了九十多頁,這才停下筆來檢查一番,包好了之後再放回揹包裡。
化溪鎮到了,這是一個有兩千餘人居住的古樸小鎮,有點像是華夏的江南水鄉,這裡的生活平靜而自由,沒有官差去管,因為隨時會有修真者出現在鎮上,甚至還有像李雲聰這樣的神仙隱居,修真者不敢隨意殺普通人,但如果遇到作惡的人必定會順手殺了以求心安,南邊所有鎮子的治安都非常好。
牽著馬走進鎮子裡,於燁四處打聽叫李雲聰的人住在哪裡,並且留了個心眼,他不希望再發生在錦城裡所發生的事,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