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弟文名遠揚,那紀琮更是被人稱為天縱之才的春考頭名,怎麼會輪的上這個怎麼看都不像是童生的嶽恆?
嶽恆心中暗罵,這兩個混賬,這是想逼我當眾出醜,而且是當著洪縣最高長官的面出醜,只要我在禮數上哪裡處理不當,我就必定會給兩位考官落下不好的印象!
文掌院正待出言勸阻,但齊縣令用眼光制止了他,兩人迅速交換眼神,多年共事形成的默契讓大家心意相通。
涉事一方有文馨月和特招的嶽恆在場,另一方又是文掌院愛徒,若是此刻相阻,容易被人說成是故意偏袒某一方,落人口實,傳出去名聲不好聽,也會讓人覺得這件事裡面有怪異。
而且他們兩位洪縣最高文官就在現場,當然可以隨時控制住場面,嶽恆即使再有大才,難道還能再做出一篇共鳴之文不成?
就算做出共鳴之文,他們倆都是三級學士,能聽不出來?打斷是隨時可以的,隨便找個由頭都可以打斷嶽恆的話。
“嶽恆,中元世界讚美歌頌女子上陣殺敵尚武從軍的文章真的不多,若你真有此文,念出來讓大家聽聽也好,若是佳作,至少能獲得在場女考生好感,待複試時也有人照應!”文掌院笑眯眯地盯著嶽恆,和顏悅色。
“不就是因為嶽恆是齊縣令私生子嗎?有必要這麼為他說好話?”文馨月翻了父親一個白眼,她從內心看不起這種趨炎附勢的行為。
嶽恆張了張嘴,還是沒能吐出一個字,他還真是被逼上絕路了。
他在心中快速思索著,剛才他唱的那首歌是一首豫劇,由常香玉演唱的《誰說女子不如男》,曾經有一段時期,每年春節聯歡晚會上都會有這首歌的節目,應該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
這首歌是將《木蘭詩》改編成豫劇,人物原型是中國古代傳奇女子巾幗英雄花木蘭,而這個花木蘭又是一個史書中並無記載的人物,僅存於《木蘭詩》這首南北朝時期的樂府民歌中流傳下來,他也不知道中元世界有沒有出現過這個人,這也是他遲疑的重要原因。
見嶽恆遲遲不開口,匡青加了一把火,怪笑道:“此時距離正式考試時已不多,若是嶽兄真是胸有成竹,在考試之前作出佳文,必定與七步成詩一樣,成就文人佳話!”
此言一出,不少人都憤怒起來。
神罰元年之後文人進行了數百年的文化考究,七步詩被人從上古魏國的遺蹟中發掘出來,曹植這位才華橫溢,譽冠千古的魏國文人從此影響了千萬中元世界文人學子,因為其在文學上的成就,被文人們供奉在伏羲文廟中當做神靈。
匡青此言是將嶽恆捧殺,一個連童生都不是的文人,怎麼可能與曹植神靈相提並論?
更不恰當的是,將連童生都不是的嶽恆與曹植相提並論,這是在玷汙文廟中供奉的曹植神靈!
“匡青爾敢!”
文掌院厲聲喝道,嚇得匡青慌忙下跪,四周更是瞬間安靜,無人敢說話。
“文廟眾神豈是任由爾等隨意評判的?幸虧你是無心之舉,否則天外神靈必定降下神雷將你除去,伏羲大帝星辰也會毀你神宮,將你逐出文人行列!”
匡青聽到文掌院厲聲呵斥,嚇得臉色慘白,連連磕頭:“文師,學生一時口誤,絕無褻/瀆眾神之意!文師明鑑,神靈明鑑!”
“哼!黃口小兒,心思不軌,出言不遜!”齊縣令拂袖,他老謀深算,如何看不出匡青匡雲兄弟倆陷害嶽恆的舉動?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匡青,你既然知道七步成詩,難道不知詩文中的‘兄弟’二字如何解?你與嶽恆同是文人學子,又是同年門生,竟然如此苦苦相逼,說出這等大逆不道之言,還真是聽了讓人覺得諷刺!相煎何太急?哼!”另一名考官拂袖罵道,差點唾棄到匡青臉上。
文掌院心裡焦急,一個是他的愛徒,另一個是得罪不起的文部所保嶽恆,他即使剛才故意說成匡青是無心之舉,但其他人會如何看匡青,就不是他能掌控的了。
眼見這變成一場鬧劇,似乎沒法收尾,嶽恆終於開口說話了。
他不是為了救匡青,而是為了給文掌院一個面子,文馨月幫助他,文掌院也在暗地保護他,這個面子他必須給。
“匡兄太看得起我了,我嶽恆只是個小人物,豈敢與文廟供奉的神靈相提並論?唱出剛才那首完整的歌曲還需要時間準備,現在可能時間不太夠,不如這樣,等復考之後我再吟唱也可以,我先與大家說說另一個故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