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3/4 頁)
大的誇了一頓,收了山雞和家雀兒,放到早就帶來的竹筐子裡。這竹筐子是有竹編的蓋子的,邊緣還墜著拳頭大的石塊,這樣山雞就飛不出來。
春樹帶著小香草在桑榆的指點下,又向與她們相反的方向走去,準備再接再厲,多逮些野物。
梨花嫂滿意地笑道:“真沒有想到,這兩個小人還能有所收穫。”
桑榆誇獎道:“春樹沉穩,草兒機靈,年紀雖小卻都聰慧非常,你這兩個小兒生得極好,叫人相處起來忍不住地喜歡。”
梨花嫂卻誇起了桑榆來:“這孩子交給不同人帶,真能帶出兩樣兒來。在我眼裡,他們都是隻知道吃飽了不餓的娃娃,每日裡出去撒歡兒,只要不磕著碰著,我就知足了。至於幹活,草兒能替我搓搓線頭跑跑腿兒,春樹能幫我燒壺開水喂喂雞,就是極限了。但在你那裡,草兒居然能做叫化雞,春樹也能捕山雞了,這可都是大人們做的事兒,我都沒想過他們能幹成。”
桑榆聞言道:“只要相信他們,鼓勵他們,他們還能做得更多。哎呀不說了,歇了這一會兒,身上都有點涼了,咱再砍起來吧。”
。
季南山這次進山雖說有點小危險,差點陷進一個雪窩子裡去,但成果卻頗讓人心喜。他逮了一窩大小七隻狍子,用箭射得了四隻山雞,還在一個落滿雪的草窩子裡,撿著兩隻又冷又餓命不久矣的灰山跳。季秋陽的收穫要小些,但也逮到兩隻肥狍子、一隻野山雞、一隻野鵓鴣。季南山還在雪地上做了不少陷阱,靜待野物自己送上門。
季南山回到家,放下東西就去了小樹林,發現桑榆已弄到兩大捆柴,那兩個娃娃都出人意料扣著一隻山雞,一隻鵪鶉。季南山往返兩次,將柴火弄回了家,看到季婆子將晌飯做好了,又喊了她們收工回來。
吃飯的時候,桑榆說起灌木叢已被人搶先砍去的事兒。季南山回道:“正常,咱們能想到的,別人也能想到,這年景眼瞅不太妙,這冬幾乎已斷定十分難熬,心思活泛的人,準備不足的人,都會著急起來,這也是意料中事。”
桑榆又關心道:“山那邊積雪多深?你可得小心點兒,不熟的地界兒千萬別去,也不要見獵心喜深入林中。我們今冬的儲備尚算豐足,一切以安全為主。”
季婆子難得與桑榆同氣連枝,跟著細細囑咐起季南山來。
季南山吃完飯一抹嘴,對季婆子道:“娘,你幫我收拾一隻山雞,拿老薑燉上,用瓦罐。這幾日先生一直身子不太爽利,我想給他補補。”
對於溪和先生的事,季婆子倒是從不吝嗇,一口答應下來。吃完飯,果然就去忙活起來。桑榆也跟著幫忙,將那狍子野雞的都收拾出來,只是那兩隻灰山跳兒看著又緩過勁來了,似乎能養活的樣子,桑榆就沒急著殺,反正家裡做飯做菜也總有些下角料留下來,乾脆就先養著它們。
這一忙活就是一下午,等把狍子肉、野雞肉都收拾出來,撒了鹽巴,季婆子找了個鼓肚子的小缸來,將肉放進去,蓋上木蓋子,上面又壓了塊青條石,就將缸放到了外頭院裡去,外面的天氣極冷,不久就會上凍,也壞不了。
只是這樣一倒騰,季婆子發現一個敞口鼓肚兒一尺多高的灰缸底子裂了縫,心疼嘟囔了好半晌。又趕緊地從院子裡抱了點稻秸稈來,不一會兒編了個稻草圍子,出去圍上了剛放到外頭院裡的盛肉的缸,顯然是怕那個缸也凍裂了。
那個裂了縫子的灰缸,季婆子不得不扔出去,卻讓桑榆攔了下來,將缸弄去了自己屋子,說有用。能廢物利用自然是最好,季婆子也大方地給了她。
這次雖得了不少野味兒,那肉卻被季婆子都凍到了外頭,桑榆用剔出來的一副野雞骨架燉了倆土豆,又熬了一瓦罐骨頭湯,裡面添了些紅棗、枸杞、山蘑菇,味道鮮得很。雖說主食只是雜麵菜餅子,但有湯有菜,一家人都吃了個飽足熱乎,足足吃掉了十五個菜餅子,季南山一個人就吃了八個。
桑榆估計著這幾天得將那雞骨架什麼的都吃了,琢磨著有陣子沒吃著菜蔬了,想了想就泡了一瓦盆黃豆,放到自己屋裡炕頭上了,下面還特意墊了個季婆子下午編出來的草圍子,省得炕太熱豆芽發不好。泡完黃豆,又想起來能長點蒜苗吃,秋裡備菜的時候,家裡買了六辮子大蒜,桑榆又找了兩個瓦盆,裝了水,各自放了十來頭大蒜,也放去了自己屋裡。桑榆醃漬的酸菜也到了開缸的日子了,這麼一盤算,家裡吃食還算豐富富裕,桑榆心中安定了許多。
這個時候的桑榆,乃至荷塘村所有的人們,都沒有想到,這個寒冬將會寒冷到什麼程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