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頁)
麼說,一時誤會而已。”
沈教授仔細打量了一下蘇懷,不由感嘆道:
“其實我能理解那兩個孩子,他們七歲開始跟我學畫,到現在25年,每年筆耕不輟,才有這麼一點點小小的成就,而小蘇同志你這麼年輕,做了一個幽默的故事節目,就得到比他們更多的讚譽,他們是羨慕你,所以才故意想找你的麻煩……希望你能理解他們的心情。”
“沈教授您言重了,我根本沒放在心上。”
沈教授緩緩站起來了,轉向自己臨時宿舍上的書架道:
“你肯定很奇怪,為什麼我有那麼多學生,偏偏要帶著大吳小吳這樣品行不成熟的兩兄弟……”
蘇懷還沒說話,張敏就道:“那當然是因為,兩位吳老師繪畫藝術的造詣最高。”
“不是,他們其實只是在我的學生中天賦偏低,論畫功,只算中等偏下。”沈教授滿臉的無奈,解釋道:
“可他們形象比較好,受到媒體關注比較多,名氣反而是最大的,很多不認識我的年輕人,都知道他們,你們知道是為什麼嗎?”
張敏聽著一愣,想不明白當中的道理,倒是蘇懷點頭道:
“普通人哪裡看得出什麼畫好不好,像是我就看不出達芬奇的畫哪裡好看,這畫家的名氣大小,多半是靠同行與輿論烘托,長得帥的畫才子,比較容易有話題性,容易炒作。”這畫能值多少錢,還不是都和比特幣一樣,靠人吹捧出來的。
沈教授深深點頭笑道:
“還是小蘇同志洞徹人心啊,其實我們這些畫畫的,是才子中最不值錢的,我這輩同僚中,有很多苦心學了幾十年,到頭來,能在畫壇立足的少之又少,甚至基本生活都保證不了,小蘇同志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蘇懷心道,可惜你們這時代沒電腦,要不可以當廣告設計師啊,有了ps,全世界的女人都靠你們自high了~
沈教授像是回憶著痛苦往事,語氣中充滿無奈與苦楚道:
“就是因為我們華夏沒屬於自己的繪畫風格啊……現在主流輿論只認歐洲油畫,日本浮世繪,華夏畫家無論怎麼鑽研這兩大門類,都無法與這兩地畫家相提並論,我們沒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根,只能空拿著畫筆,當一群孤魂野鬼罷了……”
張敏聽到這裡也是很心痛,看著沈教授既是同情,又是崇拜,輕聲道:
“所以您在三十二歲的時候,就勵志開始研究失傳的水墨畫,整整三十五年,費盡心血,就是為了尋找華夏繪畫的根……復興華夏的畫文化……”
沈教授苦笑擺手道:“張少尉,我沒你說的那位偉大,我老頭很庸俗,求得只是水墨畫這個門類,能混到的非物質遺產認證,讓市場認可我們這水墨畫,好讓美院裡,那些學畫畫的孩子的畫能賣錢,能靠筆桿生活……僅此而已。”
張敏聽著卻更加感動起來,一轉頭望向蘇懷,心想:你看看,這才是我們國家偉大的藝術家的情操,哪像你啊……吊兒郎當的。
蘇懷卻是一臉不為所動,撓撓頭道:“所以您的意思是……?”
蘇懷面無表情的態度,讓滿滿愛國情懷的張敏差點要罵人,面對沈教授這麼有情懷的老藝術家,你怎麼一點都不感動!你這人到底有沒有感情!?還是不是我們華夏國人?
沈教授卻不生氣,滿臉和藹道:
“小蘇同志,我就對你開誠佈公吧……這次的參加《焦點訪問》節目,是我們美院請求團委的,只是借了你這個故事節目的名聲,來宣傳我們,嚴格來說,是我單純地利用了你……”
“沈教授……為國家文化事業奮鬥,是我們團員應盡的義務,怎麼能說是利用。”張敏在旁正色道。
蘇懷卻是沒覺得這麼嚴重,只是淡然道:“談不上吧……”我也是蹭蹭廣告而已。
“不,你還不明白。”沈教授鄭重道:
“水墨畫這事,我們和團委已經宣傳了很多年,但一直找不到確鑿有利的證據,社會上主流的聲音大都是質疑,詆譭我們的人非常多,如果小蘇同志你與我們一起參加節目,就把你推到輿論的對立面,如果節目播出,觀眾們依然不相信水墨畫的概念,會讓你的節目因此受到非議,而就算運氣好,輿論風向轉了,也只是對我們這些畫畫的有好處……所以我建議你節目當晚,找藉口退出,這樣就不會牽連到你了。”
聽到這些,張敏明媚的臉龐頓時失色,她不相信團委會這麼算計蘇懷。
蘇懷算聽明白了,這老頭是心地好,把這次團委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