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4 頁)
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啊。
只見蘇懷氣定神閒,緩緩地開口道:
“華夏水墨畫,雖然看似與水彩與油畫有相似之處,但是神韻卻截然不同,最大的技法在於筆鋒的運用,無論是水彩,浮世繪,還是油畫,都不太講究筆鋒的變化……“
說著蘇懷故意望了眼沈教授,示意他仔細聽好:
”而在水墨畫中,刻畫點,線,面的形狀時,筆鋒的藏與露,它的位置至關重要,比如畫線調講究是‘中鋒用筆’,要將毛筆的尖峰保持在筆行痕跡的中間,這樣線條就可以均勻挺拔,兩邊的緣線齊整,呈現出一種立體感。”
眾人一開始都以為蘇懷會是在胡侃亂說,可就他侃侃而談,各種新奇的技法講解層出不窮,越聽到後來,越感覺他是有理有據。
他邏輯縝密,前後一致,很令人信服。
蘇懷還從沈教授的筆架上拿下一隻毛筆,邊指著毛筆筆尖的不同部分,分別講解著不同的筆法
“水墨的筆法,共有側鋒,藏鋒,露鋒,出鋒,回鋒多種……”
潘巖與橫川路,越聽臉上的驚訝之色越濃,因為他們都明顯感到這個年輕人不是在隨口亂說,而是在描述一個龐大的繪畫體系……
而這種繪畫的技法,與這個複雜神奇的體系,他們卻聞所未聞。
這怎麼可能?
第五十八章 劇才子編的故事
此時此刻,最吃驚的不是他們,反而是號稱研究出“水墨畫”的沈教授與吳氏兄弟。
因為蘇懷口中這些技法理論,比他們研究出來的不知道要高深複雜多少倍!?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這世上真的有這麼多神奇的水墨技法嗎?
蘇懷語氣平靜,神色從容,大概講了有5分鐘,聽著現場所有人都是心服口服,連一絲邏輯上的毛病都挑不出來,全場都是鴉雀無聲。
此時潘巖已經啞口無言了,他原本作為媒體人的有自己堅持的信念,希望今天能揭露水墨畫這個大騙局,免得民眾再被這些文藝騙子,騙走血汗錢。
但是現在,他竟然開始有些動搖了……莫非華夏曆史上原本真出現過水墨畫嗎?
橫川路也是觀察到四周所有人的神色,也是心裡暗叫不妙,不知道從哪裡小子,竟然完全說服了所有人都相信水墨畫這種子虛烏有的東西存在?
蘇懷一番講解完畢,轉頭對沈教授道:“沈教授,我講的沒有什麼紕漏吧?”
聽明白了嗎?這才是水墨畫,腦子快轉過來吧。
沈教授腦子已經反應不過來了,微微張著嘴愣愣地點頭著,而大吳小吳看到蘇懷此時神色,都已經激動不以,哪裡還顧得上什麼之前過節,都是激動過來連連稱讚道:
“蘇懷~你講得太好了~~!”“你真是太厲害了~!”
兩人此時感覺到自己即將終結的繪畫生涯,終於被挽救了,心裡激動與興奮之情都溢於言表,蘇懷輕輕拍了拍他們的肩膀,葫蘆兄弟……不是,雷鋒兄弟別忙激動,劇情還沒結束呢。
而此時,卻聽看橫川路低頭想了一下,然後起身,感嘆道:
“沒想到啊,這位實習劇才子竟然對水墨畫這麼有研究,水墨畫竟然有這麼多精彩技法,真是令人大開眼界,可我很好奇,為什麼他會懂得這些?”
小吳見這橫川路剛才刻意刁難,現在被蘇懷辯駁的啞口無言,徹底認慫,這時候也抓住機會,譏諷道:
“你難道不知道《唐伯虎點秋香》就是關於水墨畫的故事嗎?蘇懷不懂水墨,怎麼寫出這故事的?”
小吳卻沒想到,橫川等的就是他這句話,站起來大聲問道:“請問你們,水墨畫竟然有這麼多複雜的技法,你們這副精美的《春樹秋霜圖》畫了多少時間?”
大吳小吳兩人心有靈犀,同時正色回道:“這副畫用了我們三天三夜的時間,才創作成現在這個效果。”
橫川猛然轉頭瞪向蘇懷,令人措手不及問題道:
“既然這副畫需要兩位吳老師三天三夜才畫完,為什麼在《唐伯虎點秋香》中,唐伯虎在一刻鐘之內就重畫了一副《春樹秋霜圖》給寧王?”
在場所有人都沒想到,這看似脾氣火爆的橫川路突然繞到這上面來,頓時都是一愣。
大吳小吳更是頓時為之語塞,剛剛他們才說了這畫要畫三天三夜,故事中唐伯虎卻是一刻鐘不到,就把這畫出了來了,這明顯就是無法解釋的地方。
但是吳氏兄弟轉念一想,這橫川路分明是無理取鬧嘛,故事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