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第3/4 頁)
史,無人與你相提並論,這年輕人還真是視天下文人於無物嗎?
正這麼想著,蘇懷後兩句詩又悠悠傳來:“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東山紀心裡不禁一凜,低聲喃道:“好詩…好狂……好傲……”
好氣魄……不光是縱貫千年,更是覺得天地悠悠,無人有資格與你相談嗎?
這兩句詩,一念出,現場頓時一片沸騰,華夏觀眾都在拍手叫好,喊著“蘇老師好氣魄!”
可其他國家的詩人觀眾們,卻是怒火滔天,各個都恨得咬牙切齒。
就算你蘇懷天縱奇才,也不至於狂傲至此吧,此刻你還不如東山紀的成就,何況你還在發燒,你或許會成為最偉大的唯一,但還不是現在。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是上天下地獨孤求敗的境界,你……蘇懷還不配這麼說!
你還沒贏呢,就大言不慚的念這種詩,分明就是視在場曰本三大詩聖,與61名曰本甲級詩人於無物啊。
蘇懷雖然贏了兩場預賽,但是曰本詩人們心裡還是不服的。
因為古詩他們曰本詩人看來,有從易到難有三種境界。
第一種境界,是描述已有故事的故事詩,故事中人物與情景都是規定了好的,最容易把握脈絡,就像是《興亡劍賦》那樣有各種歷史故事作為背景,容易激盪人心,卻也是最簡單的詩歌境界。
第二種境界,是事件詩,藉由物件,描述一時,一刻詩人的情感,比如賞月,比如飲酒,看花,這種浪漫的舉動容易引發人們的共鳴,煥發情感,但是卻比故事詩要難得多了。
蘇懷的《將進酒》無疑是其中的巔峰。
而最後一種境界,也是公認古詩界最高的巔峰詩類,那就是“山水詩”了。
因為山水本來就死物,也不含有意義的動態,千百年就在那裡,春去秋來,情景固定,又無故事背景烘托,詩人必須有莫大的胸懷,把自己的情感與氣魄注入這其中,以景推情,才能做出流芳千古的作品。
蘇懷從未寫出過好的“山水詩”,怎麼能在“山水詩聖”面前妄稱自己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呢?
第二百一十一章 悠悠華夏
沒有人知道,此刻蘇懷心中的情感,並非是肆意妄為的狂妄,而是感到一種莫名的悲痛。
他來自另外一個時空,明明知道那麼多華夏民族的寶貴文化,在這個時空卻無法把這些說出來,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世界只有他一人知道所有那些輝煌而已……
而蘇懷看著那炎黃高聳入雲的雕塑,心中升起一個巨大的疑問。
真正的華夏究竟是什麼樣子呢?難道他所知道就是華夏的全貌嗎?
別說是歷史了,就算是最容易流傳下來最簡單的詩歌,這數前年來,多少國王毀滅,多少城市荒蕪,多少宮殿灰飛煙滅,那些曾經驚天動地的詩歌,又有多少真正流傳下來呢?
李白一生寫過5000首詩歌,只流傳下900首,曾經令一代辭賦霸主司馬相如和楊雄都汗顏的《鴻猷文》只聞其名,不見其文。
杜甫三千首詩歌,1000首流傳下來,四十歲之前的詩聖之作幾乎全部失傳。
留下千古絕唱“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的王之渙,竟然只留下了六首詩。
李清照一生精華的《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失傳,只匆匆留下90首詩罷了。
就連傾盡全國之力,編著中國古典文化大成的曠世鉅著《永樂大典》共計22937卷,被譽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也在一場大火中毀滅。
原本的時空,並沒有這場大災難,可華夏留存下來的文化也不過是十分之一,二而已。
這數千年來歲月,究竟磨滅了多少寶貴的遺產呢?
華佗的外科手術,麻沸散的配方。
神奇的木牛牛馬,名動天下的《蘭亭序》……
那些華夏曆史有記載珍貴寶藏,與這個時空的唐詩一樣,成為了傳說罷了。
或許,在某個平行時空,華夏沒有遭受那麼多劫難,所有的最美好的東西最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如果是那樣,完整的華夏究竟會是什麼樣子呢?
蘇懷一時感懷,心中百感交集間,卻被下面的叫罵聲打斷思緒,轉頭看著下面的芸芸眾生。
他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