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第1/4 頁)
東風一塊升級改造。沒有河道,就沒有汽輪,沒有汽輪就沒法把他們的機械運進去,把他們的貨品運出來。
他們腦子是好,不用人告訴,他們就知道,要想富,先修河。但各人有各人的想法,爭執不下,青妤知道了,請了一個洋水力學家去了,讓他來指導,你們出錢就成了。有了這位的幫助下,也真的解決了不少問題。但治河一事,原本就非一日之功,他們修正河道,挖泥通河,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於是銅瓦廂還是決口了,不過正因為有之前的治理,這回雖說還是很嚴重,但比預想的好多了,那邊有人有錢,朝廷的反應還很快,大夫,藥品,糧食,還有軍隊都過去了。力爭把災後重建開展起來。這都過了多久了,怎麼又是這一臉的死樣子。
“河北又一批人反了。”邊上坐著喝粥的奇瑞終於開口了。這是午膳,青妤還是叫他們進來吃。也能知道早上他們做了啥,她也好參與意見。
“這回又為什麼?”青妤都快哭了,有錢,有糧,有人幫著幹活,還想要怎麼樣?
“這個人,嘉慶十五年生,道光初年就算是無惡不作……”奇瑞拿幾張寫了字的紙給她,她放下筷子,自己看了起來,看完就‘呵呵’了。
道光初年,這位開糟坊、糧行、賭局,又結黨販運私鹽做“鹽趟主“。在販運私鹽時,常與官府發生衝突,遂集眾成捻。還支援農民抗糧、抗差、吃大戶。皖北民風強悍,其俗尚武,“刀劍以喜“、“聚眾打降“為習俗,為了出人頭地,於是形成了一夥一鋪一捻。
道光十七年,張樂行率領捻眾行俠仗義,清除地方惡霸侯永清。
道光三十年,張樂行在渦陽張老家與宋姓豪紳械鬥,後被告至官府,與官府對峙。
咸豐元年,張樂行率領亳州一帶捻軍首次聚眾起義。
不過咸豐二年太平軍已經全部消滅,張樂行的捻軍也就無疾而終。
“這個人為什麼沒抓回來?從道光年到咸豐一年發生的事,也夠砍他一百回了吧?”青妤瞪著奇瑞,你好好的總理大臣,總能給我一個解釋吧?
“小人去問了,說張樂行在地方橫行多年,也頗有聲望……”奇瑞也‘呵呵’了,咸豐一年,他還在生死線上掙扎呢,他哪知道為什麼。他只能問問,問回的結果,他就只能呵呵了。
“捻“是淮北方言,意思是“一股一夥“。捻軍起源於“捻子“,最初安徽、河南一帶有遊民捏紙,將油脂點燃,燒油捻紙用來作法,於節日時聚眾表演,為人驅除疾病、災難以牟利。早期捻子是向鄉民募捐香油錢,購買油捻紙。後來,也有恐嚇取財、勒索而實與盜賊無異的現象。越是荒年歉收,入捻人數越多,所謂“居者為民,出者為捻“。
由此也可以知道,這個自古有之,這些就是些地痞流氓組成的幫會。到了荒年,一些百姓就加入,聚眾找口飯吃。等著荒年過了,他們回去務農。那看看那張樂行的生平,嘉慶十年生人,到道光初年,也就十多歲的大小夥,看看他乾的事,
開糟坊,糧行,還有賭坊,這就是舊時黑惡勢力的標配,糟坊,就是專為平民百姓提供一日不可或缺的“油鹽醬醋”;糧坊不用解釋了,加上一個賭坊,這位把開門七件事掌握了五項,加上一個賭!後頭沒點什麼支援,誰信啊。對了,他還販私鹽!這樣的人,就算在新社會,也不能留著他過年吧?
至於說道光年支援農民抗糧、抗差、吃大戶。青妤就不說啥了,那會,也算是民不聊生。但是問題是,趁著亂,忽悠著百姓做那些會殺頭的事,這些年,只怕跟著已經死了不少人了。所以在青妤看來,這個人算是壞到骨子裡了,完全就該千刀萬剮!
“這幾年我就不信,他沒做出格的事?當地父母官是做什麼吃的?”青妤的臉色真的越來越差了。
“這幾年,各地官員慢慢的在淘換,不過皖淮幾地一直民風彪悍,外地的難做,本地的做難。”咸豐終於放下了碗。
“你再喝點湯。”青妤看他飯吃了,忙又給他一碗湯。不管怎麼說,他得好好吃飯。
“奇瑞,你也喝。”咸豐對奇瑞笑了笑,說了半天話,他的飯都沒吃完。
奇瑞忙端碗喝起湯來,也不搭理青妤了。現在他覺得要不要讓他出去一塊聽政好了,每天這樣,趁著吃飯的工夫說政事很煩呢!
青妤看咸豐喝了湯,又低頭看那些資料,就算剛剛草草看過了,現在她還是要再看一次,她對外還可以,至少她在英國生活了那麼多年,她受的就是英式的教育,她跟那些人溝通起來並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