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部分(第3/4 頁)
,考慮的還不太成熟,希望李主席不要覺得幼稚。”
在座的幾個人都笑了笑,當然知道這是周遊的自謙,等待著他接下來的話。
“巴利阿里地區自古以來就是阿拉伯人和歐洲人相互競爭的勢力範圍,這給那裡帶來了得天獨厚的的歷史沉澱,再加上那裡地中海的陽光和豐富的地文地貌,備受歐洲人的喜愛。據我所知,在馬略卡,從七十年代開始,那裡的新建房子有超過七成都是被北歐地區的民眾購買,因為不管是英國,還是德國,以及北歐三國和丹麥荷蘭,那裡受到大西洋氣候的影響,冬季漫長,陰雨連綿,所以那裡的民眾對於陽光和溫暖,有著一種天生的嚮往。這也給巴利阿里地區的旅遊帶來了豐富的人口資源,讓那裡從來都不缺少深度旅遊的遊客,他們哪怕什麼也不幹,只需要在哪裡享受溫暖的陽光就足夠了。”
“但是巴利阿里地區卻沒有因此就放棄對自身的深度挖掘,伊維薩島的電音音樂的起源,馬略卡島的世界最早的天體海灘的開發,將文化與景觀相互聯絡在一起,給那裡造就了濃郁的人文風情和天然景色的緊密結合,形成了那裡獨特的旅遊文化。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全世界幾乎沒有什麼地方能在這一點上面做的比巴利阿里地區更好。”
彼得拉笑著點了點頭,顯然對周遊的評價相當受用。不過,他卻沒有太多的自豪的表現。因為巴利阿里地區的旅遊文化發展,並不是從他開始,他跟他的同事們也只是這條道路上的繼承者。
巴利阿里大區的旅遊文化的拓展,不是因他們而開始,也不會因為他們的離任而結束。
“新加坡跟巴利阿里有著根本性的區別,也不具備那裡的優勢。巴利阿里周圍的範圍內,很少有能跟他們相比的旅遊目的地,可是在新加坡周圍呢,不管是馬來西亞,印尼,還是泰國,菲律賓,甚至越南,都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新加坡完全沒有任何的優勢。所以,新加坡想要發展旅遊業,不能借鑑巴利阿里,而應該學習一下阿聯酋的迪拜。”
在1999年之前,知道迪拜這個城市的人少之又少,但是從99年,迪拜的第一座世界七星級酒店的建成,迅速成為了迪拜對外宣傳的最佳名片。現在的迪拜還只是嶄露頭角,但是周遊很清楚,未來的迪拜在全世界範圍內擁有的是極為響亮的聲譽。
雖然這個城市不管是從經濟,還是人口,還是文化方面,在世界範圍內根本排不上號,但是他們就能依靠奇形怪狀的建築,不計成本的宣傳,讓他們成為了奢華的代名詞。
實際上呢,這個城市的gdp總量只有幾百億美元,不要說跟那些國際大都市相比,就是許多中型城市,經濟也要比他們強了許多。
就拿新加坡來說,新加坡的面積只有迪拜的四分之一,可是經濟總量卻是他們的四倍,但是在世界範圍內,新加坡的名聲卻還沒有迪拜大,這就是因為他們會宣傳。
曾經的迪拜是依靠石油才發展起來,但是他們的石油儲量卻很快就要消耗一空,在這個時候,迪拜的領導人就一直在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
進入九十年代以後,世界第一大黃金消費國印度由於實行了黃金進口限制,而迪拜一直是中東地區的黃金集散點,依靠這個機會,迪拜成為了印度黃金走私的最大源頭,黃金貿易蓬勃發展了起來。
世界的四大黃金市場,第一是倫敦,第二是紐約,第三是香港,第四是蘇黎世,這四大市場的形成根深蒂固,不是迪拜能夠撼動的。
但是迪拜另闢蹊徑,利用低廉的稅收,將自己打造成了一個黃金消費地,以黃金零售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市場。
由於受到了帆船酒店的啟發,迪拜開始了新一輪的開發,他們總是尋求極端,需求第一。利用奇形怪狀的建築,包括世界第一高樓,最大的飛機a380組成的機隊,將自己打造成為了奢華的代名詞,在全世界範圍內有了自己響亮的名片。
不過這個時候,迪拜卻還沒有真正發展起來。所以聽到周遊的意見,少掌門楞了一下,問道:“迪拜有什麼是值得新加坡學習的?”
“我轉機經過了幾次迪拜,瞭解到他們現在有將迪拜打造成中東曼哈頓的口號,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噱頭。帆船酒店為他們賺盡了眼球,他們就準備將世界上所有的奇異設計全部搬到迪拜。當然,新加坡不需要如此,因為我們這裡本來就是花園國家,不像他們種植一棵樹成本需要上千美金。他們只能從建築上尋求新奇,我們卻可以將新加坡打造成一個立體花園。”
“就像你的公司總部一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