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2/4 頁)
合適,我這就走了,我還是回去保護小王爺……”郭胖子陪著笑。轉身就要跑。
“你出去給我找點東西。”師爺一邊說著,一邊從床上摸出來一張便條,遞給他道,“我明天下午走。中午之前給我準備好。”
郭胖子接過便籤掃了一眼,唉聲嘆氣,當即也不說話。轉身就向著外面走去。
卻說楊康自己開車回到如意坊,想起還丟在儲物室的幾樣東西。當即徑自向著儲物室走去——
那幾塊沾滿了泥汙的玉器經過浸泡,泥汙基本上都泡了出來。楊康戴上塑膠手套,拿著軟毛刷子,小心的刷洗著,把玉器表面的泥汙全部洗掉。
在古玉的清洗和鑑定過程中,有一種法子叫做“煮玉出灰”,就是用沸水煮古玉,在沸水的作用下,被古玉吸入進去的灰塵就會漸漸的浮出來,但是用沸水煮,在某種程度上,也會破壞玉質。
尤其是古玉,玉質本身經過多年的氧化、鈣化、風化腐蝕等等,遠不如普通的玉器堅硬,被沸水一煮,也會起到一定的破壞作用。
楊康自幼蒙楊崇軒教導,學過有些清洗古玉的手法,配置一些簡單的清洗液,然後用清水浸泡就可以。
沒多久,那幾塊玉器就已經放在了桌子上,辨別了一下子年代,楊康可以肯定,這幾樣東西都是清代的,工藝普通,玉料也不算好,應該都是民間之物。
用一塊乾淨的毛巾擦去水漬後,他就找了一個絲綢袋子裝起來,等著過幾天,賣給老王,也可以賣個幾萬塊錢,他對於收藏這樣的玉器沒有興趣。
等著把玉器收拾好,楊康面對那個被人嘲笑成“棺材板”的東西,卻是有些無奈。
這是一張古琴,而且還是名琴。
他看到這個東西的時候就懷疑了,摸到之後,太陰寶鑑寶氣沖天而起,比他想象中還要濃郁的多,只是可惜,不知道什麼緣故,如今被泥汙得嚴重。
想想,楊康還是拿著毛巾,決定先把它擦一下子。
換了三塊乾毛巾,他才算把那張古琴上面的泥汙拭擦乾淨,這種東西,他也不敢輕易沾水,唯恐壞了古琴。
但是等著把泥汙拭擦乾淨之後,楊康卻驚訝的發現,這古琴似乎並不像原本看到的那麼破舊,被拭擦乾淨過後的木質雖然看起來還是黑黝黝的帶著一點紫光,但是,卻透著一種淡淡的光澤,而且堅硬異常。
他又找來一塊毛巾,把這張古琴再次拭擦,卻是越擦越是光亮。在那塊古琴的表面,有著一些花紋,看著像是龜紋,楊康知道,這是鹿角灰漆經過時間的沉澱形成的斷漆紋。
有經驗的鑑定師,能夠從斷漆紋上面判斷木器的年代,因此,木器上面的斷漆紋作假,那是屢見不鮮。
古琴的背面,古琴略寬的那一面,有些四個篆刻小字——桐薪鳴灶?
傳說中的焦尾琴啊,四大名琴之一,居然被人誤以為是棺材板?想到這裡,楊康不僅苦笑,再想想自己手中那幅《東京風華錄》,明明是真跡,不也被人當作是高仿品?
師爺說的沒錯,在古玩一行,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哪裡說的清楚?
就像這張古琴,他用太陰寶鑑鑑定它是真的,但是,別人如何知道?如果他想要出手,買家自然也會質疑,然後找鑑定師鑑定。
可是,鑑定師又以什麼來判斷,它就一定是真的?
想到這裡,楊康呆呆出神,他知道,在金銀器、瓷器上面,可以用“碳十四”來斷定年代,可是,字畫等物,自今為止,還是沒法子準確的斷代的。
就算能夠斷代,也未必就是真跡,比如被吳白一把火燒掉的蘇東坡《赤壁賦》。他們都知道,那確實是宋代之物,可是他們沒法子證明。
就像他知道這古琴是真的,就是焦尾,可是,他怎麼對人說,他又不是鑑定師?
好吧,就算是鑑定師,那又怎麼了?別人一樣會質疑。楊康一直認為,在高明的鑑定師,也一樣存在打眼的可能性。
“我當年把綠蘿賣掉,如今卻機緣巧合得到這張古琴,也算是緣分,明天我去找老錢配上琴絃,沒事我自己撫琴玩玩吧!”楊康想到這裡,不僅笑了起來,如果是不準備出售的東西,真的假的,何必那麼執著?
這麼一想,他倒是豁然開朗起來,收拾好那張琴,小心的放在工作臺上,然後他從一邊拿起那隻乾隆年間的琺琅彩繪茶葉罐,粉彩描金,加上掐絲琺琅工藝,讓這隻茶葉關子看起來富麗堂皇,非常好看。
而且,這個茶葉罐還比較乾淨,比起那張沾滿泥汙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