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第3/4 頁)
這個老太監明顯就是私自挪用了皇室專用御瓷。”老海笑道。
“海老先生。那個老太監是不是朱元佐?”楊康實在難掩心中的好奇,忍不住問道。
“啊?”老海一愣,隨即笑道,“你怎麼猜到的?”
“我剛才還是隻是懷疑。你自己是說的——老太監啊!”楊康笑道。“他是明代成化年間的督窯大太監。而且他還善於燒製瓷器,他的墓葬中有大量明代瓷器,我一點也不稀奇。”
老海有些尷尬的笑了一下子。點點頭,說道:“沒錯,就是那個老太監。明代的大太監還是滿風光的,可以四處亂跑,我也沒有想到,他會把身後事安排在金陵附近。”
楊康笑笑,說道:“金陵乃是明代當年立都之地,後來由於永樂大帝的緣故,才遷都去了帝都。朱元佐也是有些文化的,大概認為金陵人傑地靈,所以把自己的身後事安排在這裡。”
老海點點頭,笑道:“你說得很有道理,宣德祭紅釉倒也算了,不是市面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好東西,你看看這個!”
老海一邊說著,一邊拿起另外一隻花瓶,把外面的舊報紙解開。
“抱月瓶?”楊康呆了一下子,隨即,他幾乎是一把從老海手中搶過那隻抱月瓶。
所謂抱月瓶,又稱“寶月瓶”,小口、直頸,頸側雙耳,因瓶腹似圓月,所以叫做抱月瓶,是明代永樂、宣德景德鎮窯常見器物之一,這不是什麼稀奇事情。
但是,讓楊康歎為觀止的是——這個瓶子的顏色也是鮮豔明亮的正紅色,俗稱“寶石紅”,就是宣德祭紅釉的顏色。而在這鮮豔明亮的正紅色上面,有著一隻白色鳳頭鸚鵡。
抱月瓶的二面都有鳳頭鸚鵡花紋,一面是展翅欲飛的的模樣,一面卻是安靜溫和的棲息在樹枝上。
鸚鵡的羽翼用重疊式手法勾勒而成,讓整個瓶子的花紋看起來備有立體感,栩栩如生。
“好漂亮的鸚鵡!”楊康一邊說著,一邊忙著看下面的落款。
讓他愣然的是,這隻鳳頭鸚鵡紋的抱月瓶,竟然也是宣德年間的東西。
“我好像沒有見過宣德祭紅釉有這種花紋的?”楊康皺眉說道。
“確實不多見。”老海說道,“但也不是沒有,我見過另外一個類似的,不過似乎沒有流入古玩市場,你不知道正常。畢竟在那個時候祭紅釉能夠燒製出來,必定會有人研究在紅色的上面燒製花紋,單純的正紅色雖然好看,但總比不上具有富麗堂皇花紋的東西。”
“對!”楊康笑道,“也有可能當初的督窯官研究燒製,但由於工藝不完善,沒有敢進獻皇帝老兒,否則,皇帝老兒看著喜歡,一聲令下,命督窯官監督大量燒製,以供宮廷陳設或者使用,而督窯官卻燒製不出來,窯工們倒黴,他自己也討不到絲毫好兒。”
“對對對!”老海連連點頭笑著,說道,“能夠在那等權利中心廝混的人,骨子裡面都奸猾著呢,不會把自己置於險地的,外界因素他們控制不了,但總不至於自己作死。”
“這個瓶子,有可能是張善時期的作品。”楊康想起關於張善的記載,《明宣宗實錄》中提到,洪熙元年,少監張善為景德鎮督窯官,負責造奉先殿太宗、仁宗皇帝几筵白瓷祭器。
看著楊康那一臉痴迷的模樣,老海好奇的問道:“張善是誰?”
“宣德年間的督窯官,也是一個太監。”楊康笑道。
“有資料嗎?”老海問道,“如果有,我給你走一遭,看看有沒有什麼稀罕貨色?”
“沒有!”楊康搖頭道,“你走不了的——他比較悲劇。”
“哦?”老海愣然問道,“怎麼說?”
“這個張善不是善類,只做了二年的督窯官,由於私自贈送御用瓷器給同僚,被人揭發,然後被處以極刑。”楊康說道,“但是,也只有這麼膽大妄為的人,才會私下裡吞沒御用瓷器吧?”
老海想了想,點頭說道:“對,但小一點可絕對不敢做這種事情,這可是掉腦袋的。”
“所以,他被人舉報,然後就慘了。”楊康笑道,“不過,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這瓶子我真喜歡。”
“我就知道你會喜歡這樣的東西。”老海笑道,“成了,餘下的東西你慢慢看,我還急著要去臨湘城,晚了就趕不上車了。”
“成,我把錢給你,你把銀行帳號給我。”楊康說道。
那對雞缸杯就價值三千萬,老海的這批貨,價值很便宜,重點就是他的這批貨還非常精美上檔次,又沒有絲毫磕碰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