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第2/4 頁)
利潤空間。
本年度下來,從年初接手之後,各大公司除了極個別處於虧損狀態外,大多數都運營良好處於盈利階段,而虧損的原因卻是投資回收期較長,比如像海運公司、航空公司就是如此,幾十上百億的投資砸下去,也不可能當年就能夠收得回來,尤其是西歸浦機場、開城機場、平襄國際機場的擴建現在都還沒建好呢,只有兩家企業是真正的虧損。
政務部門今年與米國、天朝、韓國、日本、俄羅斯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達成零關稅協定,儘管旅遊市場持續火爆,但收益卻並沒有增長太多,財政收入僅為8。6億濟元,較上年增長了21%,儘管這個數字並不算高,可滿足30多萬人的日常福利還是完全沒問題的,因此季峰對這個數字相當的滿意。
季峰原本就沒指望著財政收入能夠為自己賺多少錢,賺錢那是企業的事情,政務就是替自己管理好島嶼,別整出什麼大事來就行了。
季峰直屬的幾大企業業績不錯,非直屬的企業同樣業績也能夠讓人接受,尤其是獨資、控股或參股超過870家各類大小酒店、餐廳的濟州酒店餐飲集團,受年度內推出的兩大高檔魚類美食和持續火爆的旅遊市場影響,年收入突破192億濟元,淨利潤達到了45。7億濟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了超過57%和182%。
濟州通訊公司因其唯一性,同樣獲得了較高的淨利潤,如果不算在韓投資的話,年內收入同樣達到了26。9億濟元,淨利潤達到5。2億濟元,同比增長依然超過了25%。
其他的大多數都是淨利潤不足億元的,不過大多數執行還算良好,反觀季峰直屬的幾大企業,卻是個個肥的流油。
第一大賺錢的企業濟州銀行,去年全年的營業收入達到6245億濟元,其在多國的投資收益以及本地貸款利息、手續費等淨收益超過了560億濟元,這家當初季峰僅僅花了不到十億美元收購的銀行,再整合了濟州原銀行之後的新銀行,瞬間成了亞洲最炙手可熱的銀行之一,再加上其濟州島的唯一性,無疑讓其可為很多人眼中的香餑餑。
其實最讓季峰滿意的不是自己的銀行賺了多少錢,而是發行並穩定住了濟元。一種新的貨幣,剛開始發行必然會引起投資大鱷們的圍攻,而斯帕克卻藉助著奧巴率領的米國高層到訪之機,在加上有瑞銀的總裁格瑞塔的人脈關係,儘管剛開始有幾個不長眼的試圖在濟元發行之際獲得巨大的收益,可事實證明他們還是低估了斯帕克的能力,或者說是低估了季峰的影響力。
不僅瑞銀在公開支援濟元的發行,米國的米聯儲、天朝的央行、日本央行等多個經濟強國都在發現苗頭後站出來支援。不僅成功狙擊了金融入侵者,更讓他們損失慘重,大家多少都撈了一些好處。當然大頭還是斯帕克領導的濟州銀行獲得了。
在隨後的穩定貨幣當中,斯帕克也表現沉穩,儘管面對著各國的壓力,但始終將濟元兌換米元保持在了1:1。1至1:0。9之間,即沒有太高也沒有太低,總是在這個區間來回的波動,甚至波動的幅度都不算大。
第二大賺錢的公司便是紅遍世界的濟州漁業公司。因其掌控著濟州湖漁場,再加上擁有三張海捕證之一,年收益突破372億濟元。淨利潤高達25。5億濟元,如果再算上支付給徐賢的135億濟元和支付給季峰的210億美元算上的話,其成本低的可憐,所有的成本無非就是人工和冷凍、裝卸的費用。運費都是對方來支付的。
濟州能源集團儘管有著飛揚油田這個現金奶牛。可其支出同樣不少,支付給韓國的電費、外購成品油的費用、維護整個電力系統的費用、投資海州的石化基地等等加起來,其年收入儘管高達348億濟元,但淨利潤卻也只有170億濟元,甚至還不如季峰的幾船魚賣的錢多呢。
相比起這三大巨頭來說,牧業公司、農業公司的收益相對比較穩定,牧業在投資巨大的前提下,依舊保持了今年的收支基本持平。雖沒賺到錢卻也沒虧損了,當然這個是沒計算季峰投入的草仔和新牛品種的基礎上。如果計算那些的話肯定是要虧慘了。農業公司原本季峰就沒打算賺多少,只為了解決全島的肚子問題,儘管收益達到了近5億濟元,卻全都投入到了米國去購買農場去了。
全島所有的產業全部加起來,本年度濟州島gdp總值更是1。03萬億濟元,而季峰和徐賢兩人的淨收益累計突破1200億濟元大關,儘管還有欠賬高達幾百億,可季峰名下原本就有很高的餘額,即便是在未來幾年之內累計支付掉所有的欠賬,依舊有著高達980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