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3/4 頁)
管,我絕不會拋棄自己的戰友的!”
馬營長只得苦笑了一聲,不再說話。
北上增援的德賴斯代爾特遣隊被志願軍戰士成功殲滅,但陶副司令在下碣偶裡的作戰卻並不順利。
當夜,由於月光極其明亮,美軍四架黑寡婦夜航戰鬥機得以不停的轟炸、掃射,導致志願軍戰士一直無法集結。
上半夜,下碣偶里美軍的“蛋殼形”環形防禦陣地上,志願軍雖然沒有進攻,美國鬼子的黑寡婦夜航飛機,為了給下碣偶裡的美軍指引目標,依然不斷扔下降落傘。
這些降落傘上,掛著一顆顆巨大的照明彈,這些超級照明彈能燃燒極久,發出的淡藍色亮光,給下碣偶裡四處投下夢魘般的陰影。
蛋殼形環形防禦陣地絕對是美軍第一次在朝鮮戰場上使用,也算是史密斯師長髮明的絕招。
蛋殼,外面硬,裡面空。
史密斯師長的陣地也是如此,外面極其堅固。裡面,除了一支勤雜人員組成的400多人的預備隊,上萬平方米的防守一片空白!
史密斯師長人手不足,下碣偶裡蛋殼形防守面積又是一個巨大無比矩形,處處都缺人。
他只能將陣地精心佈置,外面是一層由坦克、蛇腹鐵絲網、沙袋、火炮,士兵的散兵坑組成的多層次、交叉火力陣地,裡面則是空的,屬於典型的蛋殼形陣地。
不過,整個晚上,美陸戰一師的3500名士兵和志願軍一樣被嚴寒凍得發抖,而且驚恐不已。
陸戰一師防守的主力是海軍陸戰隊第一師陸戰一團的第3營h連和i連、j連防禦的東南、南面及西南2200米正面。這些地方地勢開闊,必定是志願軍攻擊的重點。
東面,面對東丘地段,史密斯師長安排了陸戰一團第1營a連、b連,反坦克炮連防守。
由東到北依次是勤務營、師部分遣隊、工兵營c連、第4通訊營分遣隊、機炮連等單位,都是些雜七雜八的部隊。
西面,是防守重點,史密斯師長安排了陸戰一團第3營i連200人重點防守。
從此向南依次是3營營部、2營機炮連、陸戰1師師部勤務營、航空控制分隊、汽車運輸營、勤務營分遣隊。
南面,協助防守的主力是第11炮兵團,東南面是由第3營h連負責防禦。
北面,防守的主力是陸戰一團第二營d連、e連、f連,和所屬的機炮連等單位。
整個上半夜,下碣偶里美軍的蛋殼形防禦陣地上,志願軍遲遲沒有進攻。
由是,可憐的陸戰一師的3500名士兵從18點30分開始,就集體躲在雙人散兵坑裡,緊張的等待著志願軍戰士的進攻。
這一等就是八個小時,又不能離開陣地,真是煎熬呀!
在他們等待時,陸戰一師由110輛重型坦克,21輛輕型坦克構成的蛋殼形防禦圈內,所有的重型坦克、輕型坦克上的機炮、自行炮車、高射機槍、各口徑迫擊炮與105毫米重炮,155毫米重炮,象不要錢要一樣向四周猛烈開火。
史密斯師長知道,不這樣浪費彈藥不行呀!
首先,他的彈藥多得用不完。其次,防止武器受凍。
沒有重火力的安慰,陸戰一師計程車兵根本沒有安全感。
而且,一停下來,輕武器就會凍壞,坦克就會發動不起來,大炮炮栓就復不了位。
陸戰一師的雙人散兵坑內,陸戰隊員冒著風雪和嚴寒,每個坑都並肩蹲著兩名陸戰隊員。
淒厲的北風滲進了陸戰一師陸戰隊員厚厚的皮褲和防寒服內,而他們防雪靴裡的雙腳,因為從晚上六點半開始就一直蹲著,早就已經麻木了。連他們手套裡的雙手也被凍得疼痛難耐。
可憐的陸戰一師士兵,等了大半夜,即不能躺,不能鑽睡袋,又不敢生火取暖,只得默默忍受嚴寒的折磨,幾近發瘋。
到後來,陸戰一師的所有士兵,竟然都盼望著志願軍能快點來進攻。
11月30日3時,月亮才稍微暗了下來。
陶副司令員眼見天快亮了,已沒多少時間了!他不得不下令,讓戰士冒著敵機掃射的危險進入戰場。
而美軍飛機象蝗蟲一樣不停掃射、轟炸,志願軍的人員、裝備損失極大,令志願軍一開始的攻擊就蒙上了陰影。
三點正,美軍陣地前的絆索地雷開始爆炸,絆索探照燈也開始照亮。
雪地裡傳來志願軍特有的膠鞋“沙沙”聲。
所有陸戰隊員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