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回師尊:先生告誡於我,說我雖富小智,卻少大謀。遇急事尚能機變,長遠之計卻是泛泛。”
葉藏偷眼望了一眼于吉,只見對方鳳目微閉,一副傾聽之態,繼續道,“先生還說,往後的天下,誰能看得更長遠,誰才能笑到最後。”
于吉眼睛睜開了一些,嗟嘆道,“公浩啊公浩,你既知此理,又何必固執至此?”又輕嘆了幾聲,對葉藏問道,“公浩的後事可操辦齊全?”
葉藏小心回答,“好在三師兄在場,加上江東鑄造司陳司長出面,雖然匆忙,卻也沒出什麼亂子。而先生的陰居,則按照先生囑託,選在了西跡山北高峰。”
葉藏口中的“三師兄”,便是于吉的三弟子蕭麟。
許璟怎麼說也是太平青領道中有身份地位的一位長輩,蕭麟既然在場,自然需要出面。
如此一來,追擊盜太平令之人的事情,就只能夠由唐周去做,但許璟出手極有分寸,既沒有傷了唐周根本,又使其幾天之內都無法使用元氣和人動手,加之全滅了唐周帶來的一百騎,讓唐周既無人手可用,也不能親為,無奈之下,唐周只能先行趕去荊州,荊州是太平道在東南兩州的總據點,只有那裡才能給予唐周足夠強大的支援。
聽葉藏說完,于吉點點頭,“公浩求仁得仁,也算善終。”頓了頓,又道,“你一身所學,都是公浩所授,現在公浩又將畢生修為,都傳給了你。以後,你若是拜祭公浩,便事以師禮吧。公浩駕鶴西遊,我身為好友,不能讓其後繼無人。”
于吉這一番話,卻是正中葉藏心中痛處:要知道,因為葉藏名義上是于吉的親傳弟子,所以雖然葉藏一身所學都是許璟教授,卻也只能口稱“先生”而已,如今許璟又將畢生修為都毫無保留的傳給了自己,如此恩情,已近於親師,且不止於師。
當下葉藏伏地泣道,“許先生在小子心中,雖無師徒名分,卻如同親師一般。小子多謝師尊雅量成全,讓小子能和許先生圓了師徒之緣。小子必不負師尊和許師所望,絕不會矮了許師‘江東劍豪’的大名!”
“難得你有此志,想必公浩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好了,起來吧。”
于吉這麼說,葉藏便告罪一聲,站起身來,剛站正身軀,便聽於吉繼續說道,“書案上的東西,你帶走吧。一會你去找你三師兄,讓他安排你先住下,以後之事,我再為你安排。”
葉藏知道于吉說的書案上的東西,指的便是許璟的一柄劍和兩本功法:鏡花水月劍,還有《渡雲功》、《劍氣縱橫訣》。
這些東西,許璟的確是傳給了葉藏,不過,聽了許璟臨終前對自己說出的那個秘密後,葉藏對於吉是抱有戒心的,但這種戒心,葉藏不但不能暴露,還需要深藏心中,所以,葉藏主動向于吉上交了許璟的寶劍和功法。
葉藏心中也有計較。
一來,可以向于吉表明自己的立場:他葉藏可以在心理上尊敬許璟,並真實地將之表現給於吉看到,但在理智上,卻必須牢牢站在於吉和太平青領道這邊。
這既是表忠心,也事關葉藏生死。
試問,就算是以許璟的身份、武功,想要逆于吉之意,也必須付出自戕的代價,這其中雖有許璟自愧有負于吉救命之恩的意味,但也何嘗沒有因為于吉剛愎自用、不容忤逆的原因?
許璟要顧全于吉的權威,就必須死,否則,為了維護自己在太平青領道中的絕對統治力,恐怕于吉會親自動手。
二來,以于吉的身份和修為,想必不會垂涎許璟的遺物,更不會從自己弟子手中奪寶,況且這還是一個表明了忠心的弟子。
有了以上兩點思慮,葉藏才主動上交此三物,但事先設想是一回事,真的做了又是另一回事。這三件物事,對於葉藏來說,不論是現實意義,還是紀念意義,都十分重大,若是真的被于吉收去,對於葉藏來說無疑是重大損失。
此時于吉金口一開,葉藏也是鬆了一口氣,不過口中卻還是需要矜持一番:“許師生前是我太平青領道中清客,如今仙逝,這一劍雙訣,也是我太平青領道中重寶。如此寶物,小子何德何能,怎敢獨享?還請師尊三思。”
“不必推究。你既然是公浩傳人,公浩這一劍一功一訣,自當由你保管。”
“如此,小子愧受了。”
葉藏這麼說完,于吉理應出聲應允,但等了一會,于吉依然沒有說話,葉藏心中有些忐忑,微微抬頭,卻正好迎上于吉的目光。
于吉雙目如電,刺得葉藏心中猛然一凜。
葉藏趕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