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2/4 頁)
人回房稍事收拾,肖遙也將那馬車棄了,與武松二人並馬而行,一路直往東京而去。
待到出了兗州,二人放馬而行,只半日間,已是馳出百餘里。八月的天氣,兩邊山青草綠,野花處處。只是在這城邑之外,人家實是極少的。二人一路賓士之下,也不過偶爾能看見零星的村落在遠處閃過。
天空中驕陽似火,辣的氣浪之下,官道上無遮無避的。目力所及之處,猶如開鍋一般,熱氣蒸騰而起,將景物都映的有些扭曲了。馬蹄踏處,揚起的浮土,便好似陣陣的白煙兒,挾著令人窒息的悶熱,撲頭蓋臉的籠著。
二人一陣疾馳,馬匹已是渾身見汗,如同水裡撈出來的一般。二人縱馬上了旁邊一個高崗,肖遙手撘涼棚張望,遙見前方極遠處隱隱現出一個城郭,顯見是個小城的樣子。遂轉頭問武松道“二郎,前方是什麼所在?”
武松抬手抹了把汗珠子,揮動著滿手晶瑩間,四周打量了下,微一沉思,方道“二哥,前面應該是鄆城縣了。”
肖遙點點頭,道“如此,咱們且去避上一避吧,這般悶熱的天氣,便是人受得住,怕是這馬兒也不頂事兒了。待得過了午時,暑氣降降,咱們再走。”
武松點頭應了,二人放緩馬速,慢慢向鄆城縣而去。走不幾步,武松突地“啊”了一聲,驚喜的道“對了,二哥,這鄆城縣有一個英雄,二哥有暇倒是可以前往拜會一番。若說川蜀一帶,二哥以仁義揚名。那麼天下能與二哥比肩的,怕是隻有山東境內的這位及時雨了。”
肖遙乍聞“及時雨”三字,吃了一驚。停馬問道“賢弟所說的這個及時雨,可是人稱孝義黑三郎的宋江,宋公明嗎?”
第六十三章 很有人氣的學究
卻說肖遙聞聽宋江之名,吃驚不小。來到北宋之後,所見雖是多有江湖好漢,那施耐庵水滸中的人物,卻是並不多見。他碰到武松,一番交談下,知道武松的家世,並非老施筆下的那樣,已是覺得能與之相遇,已是莫大的巧合了。哪知此刻竟是突地聽到又一個人物出現,竟還是其中最最有名的,不由的一陣愣神。
這宋江其人,自來便是譭譽參半。嚴格說來,後世大多研究水滸之人,對其都是毀過於譽。皆言此人實是大奸大惡之徒,以仁義為表象,暗施陰謀野心。當有所成就後,便罔顧屬下處境,一意投降,試圖換取高官。卻不知,不惟使得眾手下,死的死,殘的殘,給自己也終是帶來了殺身之禍。
此時眼見武松說起這宋江,面上滿是激動崇仰之色,心中不由的一動。自己畢竟並未見過這位宋江其人,若是但憑小說中所述,勸阻武松,卻是不可能的。更何況那宋江所行所為,最大的敗筆處,還是上了梁山後的事情,此番卻是說也無從說起的。
說起施耐庵的小說,雖是有許多杜撰在內,但大多數也是來自於民間的傳聞。那麼對宋江如此的描寫,當也不會是空**來風。自己還當仔細看看,再下說辭的好。
肖遙心中盤算著,卻見前面道旁現出一個小村。村子不大,綠樹掩映之下,頗是靜謐祥和。
眼見**馬匹已是渾身突突而抖,肖遙便順勢對武松道“賢弟,此地離著鄆城縣也是不遠,又正值午時,此刻去了,可有點像是趕人家飯碗的意思了。我見這個小村子甚是幽靜,不若咱們先在此處稍事歇息,等的過些時候,再去拜訪那位及時雨可好?”
武松笑道“二哥說怎樣就怎樣,小弟並無異議。這村子看起來倒也不錯,就是不知道可有好酒沒有,這般趕路之下,若能喝上幾碗,才是快活。”
肖遙莞爾,施耐庵對武松別的都是胡說八道,只是這好酒一事,倒是相符的緊了。二人微撥馬頭,已是順著一條岔路,拐上那村子的方向。
走不幾步,眼前一暗,漫空的烈日,便被蔥蔥郁郁的大樹擋了個嚴嚴實實。一陣陣的清涼氣息,充斥四周。零點看書合著草木特有的清香,微風吹拂之下,渾身四萬八千個毛孔都透著一股舒適。
二人忍不住同時輕聲籲出一口氣,不由的相對而笑。翻身下馬,緩緩向裡行去。走不多遠,便見一個老者正自拎著一個葫蘆,在前面晃晃悠悠的走著。腳下汲著一雙草鞋,口中尚自哼著俚曲,一副悠然的景象。
肖遙向前幾步,躬身喚道“老人家請了,小子有禮了。”那老者聞聽人聲,愕然止步,回身來看。待見肖遙躬身施禮,連連擺手向旁讓開,道“不敢當小官人大禮,小官人有事但說便是。”
肖遙直起身子,這才溫和的問道“敢問老丈,高姓大名?此地又是什麼所在?我兄弟二人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