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眾人議政(第1/3 頁)
張慶書直言朝廷可以借錢,這讓在場的眾人都非常吃驚。
朝廷要借錢,這還是頭一次聽說,歷朝歷代有賣官收錢的,但是沒有聽說要借錢的,這也就是說朝廷還要還錢。
朱由檢看著眾人的詫異,他其實非常支援張慶書所說的借錢的,在後世也就是發行國債,是以國家信用為擔保的,其實大明朝現在的情況是非常適合發行國債。
但是發行國債是需要基礎的,這個時代還無法做到,朱由檢首先就是要有一個發行國債的機構,也就國家銀行系統。
眼下大明根本就沒有這個平臺,所以這也是朱由檢下一步改革的重點,那就是將國家的金融權拿到手。
朱由檢隨後朝著張慶書說道:“慶書接著說,今日有任何想法都可以說出來。”
得到了朱由檢的肯定之後,張慶書心中一喜。
然後說道:“家父前幾日想要和幾個行商的友人一同承包一座鹽場,但是手中錢銀有限,於是就向杭州一家知名的錢莊借貸了五萬兩白銀,連本帶利三年還清。為什麼個人可以借貸,朝廷不可以?朝廷只要能夠按期償還錢,樹立信用,民間百姓就會借錢給朝廷,朝廷得到了錢糧,就可以擴軍備戰,揮師北伐,到時候北方各省恢復了,賦稅自然會增加,依然也就有了償還能力了。”
張慶書的話讓在場的眾人也陷入了沉思,其實大家心理都明白這個道理。
民間借貸最講究的就是信用,錢莊老闆往往都會給熟悉的客戶借貸,即使陌生人借錢,也會有熟人擔保,這樣就可以降低借錢人毀約的可能性,即使借錢人不償還,錢莊老闆還可以告到官府,讓官府抄沒借錢人的家財,用來抵償。
如果借錢人換成朝廷,那事情可就不好辦了,首先就是誰來管理朝廷,如果朝廷不還錢,那麼出錢人該去那裡說理。
“此事還需從長計議,萬一失信於民,社稷不穩。”
張元久隨後搖頭地說道。
雖然他明白這個道理,朝廷錢多了可以擴軍備戰,儘早收復失地,到時候失地的稅賦也就可以償還,但是這些都是建立在朝廷信用上的,如果明軍打了敗仗,那時朝廷還有沒有能力還錢。
所以張元久反對這個想法,畢竟朝廷如果失信於民,將是非常嚴重的,甚至大明江山都不保了。
“慶書和張老所說都有道理,不知諸位還有什麼好的建議?”
朱由檢也明白這件事情急不得,即沒有肯定張慶元的說法,也沒有否定張元久的主張。
“陛下,剛才慶元和張老所言,皆是為了錢,在下認為大明眼下首要的事情是整頓錢幣,整頓錢莊,這才是當務之急。”
李源此時接著朱由檢的話說道。
他的話也直接說到了點子上面,大明朝現在的錢幣非常混亂,尤其是多年的戰亂,民間錢銀再雜亂無章,市面上流通的有大明曆朝歷代的銅錢,還有滿清鑄的銅錢,現在四川的張獻忠,陝西的李自成,以及荊襄的劉宗敏都在鑄錢。
朱由檢雖然對商賈行商進行了管理,但是沒有限制商賈的行商範圍,於是這些地方的錢幣也紛紛流入江南。
加上朝廷多年戰亂,庫平銀已經多年沒有鑄造,現在市面上都是散銀在流通,於是一些奸商看準時機,紛紛在散銀裡面包裹其它東西,矇混百姓。
濟南李家是大戶,自然接觸的銀兩較多,所以李源認為眼下黨務之急是整頓錢幣市場,官府必須要出面整頓散銀和銅錢。
“如今北方淪陷,很多錢莊在北方的分號也紛紛淪陷,但是北方逃到江南的百姓,帶著這些錢莊在北方分號的銀票來到江南的分號兌換,這些錢莊竟然不與兌換。”
此時,張元久接著說道,這個問題已經非常嚴重了。
朱由檢一聽,表情立刻凝重起來了,他沒想到錢幣的問題竟然也這麼嚴重,所以必須要儘快建立銀行和錢幣系統,穩定的錢幣信用,同時規範錢莊業務。
錢幣的規範就是朝廷恢復庫平銀的兌換,也就是髮型一種足額的標準銀幣或者元寶,漸漸地將民間的散銀交易取消,避免了散銀交易中的欺詐,同樣也規範了銀兩市場。
至於規範錢莊業務,就是朱由檢已經在籌劃的大明中央銀行,建立後世的國家中央銀行,管理貨幣市場,發行貨幣,同時規範錢莊業務,也可以透過大明中央銀行建立國家信用系統,為將來發行國債做準備。
“諸位還有什麼建議,都可以說出來,今日朕就是想聽一聽大家的心裡話。”
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