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宋應星的禮物(第1/2 頁)
南京城的大獄風波很快就平息了,朱由檢不想讓這次謀逆刺殺事件波及的太廣,於是在田單查處的五十多名參與謀逆的官員中,三個主要謀逆的策劃人員,髙弘圖、劉宗周、解學龍。
朱由檢下令處死三人,至於他們的家族人員,入仕為官的一律罷官,家財田產全部抄沒,家奴也全部遣散,然後安置到湖廣一帶耕種。
餘下官員都沒有被誅殺,大部分都被罷官或者服刑勞動改造,但是他們的家財不能倖免,全部都被抄沒了,家族人員也全部都被遷移到了湖廣耕種。
朱由檢的處罰之輕讓整個南京朝堂都震驚了,這麼大的謀逆案,竟然只殺了三個主要參與策劃的人,餘下的官員都沒有殺,更別說誅九族了。
但是朱由檢不再提及此事,官員們也不再吱聲,同時眾人也感受到了一股全新的政治氣氛,朱由檢在將大明朝著文明法度的方向引領,改變重型典獄的歷史。
而且處死官員一律以服毒的方式處置,不再進行公開的處決,更是廢棄了殘酷的凌遲等刑罰。
不僅是南京的官員,就是大明的百姓也感受到了這種寬鬆的氣氛,明朝有著嚴格的禮樂等級,其中商人身上體現最明顯,商人不得穿絲綢,普通百姓不可以穿靴子。
但是隨著朱由檢放開這些監管,民間的很多等級制度也鬆開了,服裝和靴子也沒有階級限制了。
朱由檢內心最反感的就是明清兩朝的封建禮教,對待不同的人設定不同的等級制度,尤其在服裝上面體現的最為明顯。
朱由檢認為這些完全沒有必要,統治者應該效仿唐宋的文明社會治理,唐朝服飾繁盛,女人更是愛美妝,宋朝全民娛樂,社會非常有活力。
反觀明清兩朝,因為對百姓階級的限制很強,加上對人口流動的控制,於是造成了社會死氣沉沉,封建禮教嚴重束縛了普通百姓的思想。
大明朝的謀逆大案在短短的一個月內就審理完畢了,雖然對官民的影響非常小,但是朱由檢還會對東林人進行了一番打壓。
出了牽連進入謀逆案的五十多名官員都是以東林人為主之外,還有上百個東林人出身的官員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其中就有錢謙益,這位東林人的翹首,此時也離開了翰林院,決心放棄仕途,來到東林書院安心講學,至於朱由檢的秘術張慎言,也向朱由檢請辭了,朱由檢沒有阻攔,令張慎言離開了。
張慎言則是陪著錢謙益一同去了東林書院,暫且告別了仕途。
朱由檢這次不僅對東林人打擊是致命的,同時也收穫了不少的好處,東林人謀逆牽連進入的官員中,朱由檢從他們的家裡面抄沒了三百多萬兩白銀,至於這些讀書人府上的珍寶字畫更是數不勝數,對於錢,朱由檢是最喜歡的,立刻收入了國庫。
與此同時,淮安的宋應星也來到了南京,他給朱由檢帶來了一個巨大的驚喜。
朱由檢得知宋應星來到南京,立刻召見了這位大科學家。
“陛下,這是臣奉旨煉製的精鋼。”
朱由檢直接在軍營裡面召見了宋應星,一見面,宋應星就激動地將手中的一根精鋼管呈送到了朱由檢手中。
朱由檢一把抓住宋應星手中的精鋼管,仔細地端詳了起來,這根精鋼管看上去就和大明普通的鋼鐵在成色上不同。
但是朱由檢還不清楚他的強度,於是朝著身邊的周贇說道:“用刀砍一砍。”
周贇立刻從朱由檢手中接過精鋼管,然後讓兩名軍士握住兩端,隨後使用自己的佩劍狠狠地砍了下去。
“砰……”
周贇一劍下去,精鋼管和長劍瞬間迸射出一道火光,但是精鋼管沒有斷開,只是出現了一個淺淺的凹坑,至於周贇的長劍,也直接捲刃了。
“好。”
朱由檢看到這般情景,立刻大聲地說道。
然後朱由檢轉向身邊的宋應星,隨後問道:“這是如何煉製出來的。”
朱由檢最關心的還是煉製方法,畢竟方法太落後,煉製效率低,也就無法大批次生產,那也就失去了意義。
宋應星自然明白朱由檢的意思,他隨後說道:“這是臣在原有的炒鋼法上面進行改進得來,首先增加高爐的溫度,使用煤燒製,增加了燒製工序和熔鍊工序,這種精鋼就煉製出來了,如果全部生產起來,效率幾乎可以接近普通的炒鋼法。”
朱由檢一聽,頓時激動不已,他此時也不會具體探討生產流程了,他知道宋應星已經解決了效率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