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第二戰場(第1/2 頁)
在南京清苑樓的短暫休息之後,朱由檢立刻回到了南京皇城,開始處理政務,眼下明軍的戰事告一段落,所以朱由檢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民政上面。
“陛下,御史臺多位官員彈劾兩廣巡撫蘇觀生對桂王縱容,桂王作亂之後還屈服於桂王,祈求保全性命。”
政務會上,範景文率先將彈劾兩廣巡撫蘇觀生的事情奏明朱由檢。
此時在朱由檢身前的是三位大學士,朱由檢大部分政務都是和三位大學士一同商討的,然後讓內閣執行便是。
聽到有人彈劾蘇觀生,朱由檢也非常詫異,這個蘇觀生在桂王作亂之後,被桂王軟禁了起來,後來張國維大軍佔領桂林之後,才將蘇觀生救了出來。
朱由檢聽了範景文的話之後,也陷入了沉思,既然桂王沒有殺蘇觀生,而且還將他軟禁起來了,是不是桂王有招降蘇觀生的打算。
那麼這期間蘇觀生是作何打算的?朱由檢也不得而知,如果想要從桂王口中問出來,估計也有些難度。
“諸位愛卿如何看此事?”
朱由檢也有些拿捏不準,既然有御史彈劾蘇觀生,那麼就一定掌握了一些證據,不然依照現在大明的律法,如果無辜彈劾他人,是要承擔很大的罪名的。
朱由檢眼前是範景文、蔣德璟、錢謙益,三人此時相互看了一眼,然後錢謙益站了出來。
“陛下,蘇大人在桂王作亂期間,並沒有投降桂王,這是不爭的事實,縱是有一些不當行文,但是也不至於改變真相,而且從張國維等將領那裡得知,蘇大人在被解救的時候,已經是奄奄一息,如果不是全力施救,很可能離世,所以此事根本不需要商討,臣認定蘇大人是無辜的。”
錢謙益隨後說道,他堅定蘇觀生是無罪的。
朱由檢聽了錢謙益的話之後,然後又看了看範景文和蔣德璟,此時兩人也點了點頭,認同錢謙益的說法。
朱由檢也認為此事不需要爭論,既然蘇觀生沒有投降桂王,那麼就談不上是桂王同謀的說法,所以也就根本不需要商討這個問題。
處理完蘇觀生的事情之後,朱由檢又批示了接收廣西官員的名單。
“朕已經看過大學士的科舉大綱了,完全同意,內閣立刻透過驛站發往各地,準備今秋科舉。”
朱由檢隨後朝著範景文說道。
他已經同意範景文的科舉考試大綱了,所以令內閣儘快發往各地,但是朱由檢一直沒有任命主考官,所以科舉考試還有不少未知的預期。
“臣領旨。”
範景文隨後說道,他內心還是猶豫了一下,想要詢問一下是否確定主考官,但是看到皇帝朱由檢一副沉思的樣子,也就沒有開口。
現在的朱由檢讓他們看不透,而且皇帝下令停止了一切非科舉入仕途徑,也讓這次科舉變的更加重要。
而且皇帝究竟是什麼態度?從主考官身上就可以看出來,朱由檢是打算不使用江南東林人?還是想要限制東林人?這些都可以從主考官的身份看出來。
但是範景文認為朱由檢不會對東林人放棄不用,畢竟從讓錢謙益入閣就可以看出來,皇帝對東林人即打壓,又安撫的,畢竟東林學子佔據江南學子絕大多數。
在場的錢謙益也非常憂慮,皇帝沒有任命主考官,也就是說現在事情還沒有定論,他也在為東林的未來擔憂。
朱由檢也在思索合適的人選,雖然考試大綱確定了,但是那只是空泛地說了一些科舉考試範圍。
主考官完全可以在出題上面做一些文章,針對一些特殊人員,或者是打壓一些人,這都是非常輕鬆的事情,而且閱卷也可以有針對性。
這一切都取決於皇帝陛下的意思了,如果皇帝陛下有意打壓江南東林人,那麼這次的主考官絕對不會是江南東林人出身。
三位大學士也清楚,當初皇帝提拔錢謙益進入內閣,就是為了安撫江南東林士子,此時科舉考試也不會太過打壓。
但是這些都要等到皇帝任命了主考官之後才會有定論,他們這些人現在只能猜測。
朱由檢也在思索主考官的人選,三位大學士自然不合適,所以現在比較理想的人選是禮部尚書吳麟徵,吳麟徵身為禮部尚書,也是科舉考試的負責部門,擔任主考官最為合適。
其實在朱由檢內心,對主考官的出身是需要考慮的,同時他還要考慮到他這次考據考試的目的。
大明朝南遷,丟棄了北方,雖然南遷之後打了不少勝仗,但是局面還是頹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