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貨幣改革(第1/3 頁)
朱由檢對於建造新式戰船的態度非常堅定,畢竟大明在南洋的局面不允許朱由檢拖延下去。
張水牛帶著大明海軍在南洋到處劫掠,已經觸動了西方強盜們的利益,朱由檢斷定這些西方強盜們的反擊很快就會開始,所以大明的新式戰船必須要加緊建造。
“臣領旨。”
盧象觀知道無法改變朱由檢的態度,同時他也明白了為什麼現在的朱由檢能夠鼎力中興,就是因為少了多疑和猜忌,全心投入到軍隊的建設當中,這才讓明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陛下,這是工部鑄造的錢幣,宋大人請陛下過目。”
盧象觀隨後取出了一個木盒子,然後呈送到了朱由檢身前的桌子上面。
朱由檢聽了之後,立刻來了興趣,開啟盒子一看,裡面都是整齊的錢幣。
大明朝因為戰亂的原因,庫平銀的鑄造已經中斷好久了,現在民間百姓和商賈大部分都使用散銀交易。
這就增加了很大的風險,首先就是奸商在散銀裡面摻雜其他物質,糊弄百姓,還有散銀價值不規則,造成交易複雜。
所以聽了李源的建議之後,朱由檢立刻令宋應星著手鑄造新式錢幣的樣板,統一大明的錢幣市場。
朱由檢拿起了一枚銅錢,這是一枚傳統的銅錢,外圓內方,上面鑄造著“中興通寶”,也就是大明朝的全新年號。
這種銅錢非常標準,但是體量要比之前的銅錢小了一下,不僅是為了節省材料,更是為了減輕重量。
這種單個的銅錢代表壹文錢,也是大明最小的錢幣單位。
銅錢是民間百姓使用最多的錢幣,也是鑄造量最多的錢幣,朱由檢要求就是鑄造清楚準確,同時可以大批次鑄造。
這枚銅錢邊上就是兩枚做工精美的銅幣,一枚是印製著“拾文”字樣的銅幣,另外一枚是印製著“壹佰文”字樣的銅幣。
拾文銅幣和壹佰文銅幣的圖案是一樣的,就是大小不一樣,正面除了表示面值的文字之外,就是一圈梅花印跡,背面則是一個“明”字,然後一條龍鳳環繞在“明”字的周圍。
隨後朱由檢拿起一枚銀元,這是大明取代庫平銀的新式銀元,以後大明朝不再使用元寶,而是全部使用銀元作為交易單位。
銀元和圖案也和銅幣差不多,銀元的正面顯著的位置標註著“壹元”的字樣,周圍是梅花印跡包圍,背面是大明朝的龍鳳環繞“明”字的圖案,銀元的四周都帶有條紋,防止被有心人打磨取銀。
銅幣和銀元的做工都非常精細,圖案也非常精美,這都是朱由檢令宋應星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出現偽造的情況。
而且銅幣和銀元裡面都加了不少其它材料,可以抗拒腐蝕和防鏽,也增加了仿製的難度。
朱由檢握著這枚閃亮的壹元銀元,非常滿意,銀元無論是外觀,還是手感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完全沒有庫平銀那種生冷元寶的感覺。
朱由檢規定銀元的面值是一兩銀子,將會漸漸地取代民間的散銀,銀元將會由工部鑄造,首先在大明朝廷內部發行。
朱由檢規定以後無論是官吏還是軍隊的餉銀,全部都使用新式錢幣發放,不再發放糧食等物資。
這樣不僅可以減少中間的麻煩,也可以大力推行新式錢幣的使用。
戶部和兵部按照朱由檢和內閣的要求,以後官吏和士兵的餉銀全部使用錢幣發放,他們需要的糧食和物資可以自己去市場上購買。
這個規定也將漸漸地在民間推行,但是這都是後話了,朱由檢還有更長遠的計劃,那就是推行大明的紙幣,但是現在還不成熟。
首先就是大明的銀行還沒有準備完畢,朱由檢令張慶書先組建了一個錢務機構,暫時歸屬戶部管理。
這個錢務機構當下的任務就是用新式錢幣發放餉銀,也就是承擔了大明朝堂和軍隊餉銀的發放之事,還有後續百姓和商人的兌換之事。
朱由檢當下首要的事情是要穩定大明錢幣市場,讓混亂的散銀和雜亂的銅錢漸漸被取代,這些事情就暫時交給張慶書來做。
而且為了鼓勵民間兌換,朱由檢也下達了聖旨,那就是民間九兩五錢白銀就可以兌換大明新式銀元十枚。
這個看似大明朝廷吃虧的舉動,將會大大激勵民間百姓兌換新錢,尤其是各地的錢莊也會將手中的散銀拿出來兌換。
朱由檢一方面是鼓勵兌換,另外一方面就是限制交易日期,鼓勵兌換的時日結束之後,銀元將會恢復到足額兌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