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隱蔽南下(第1/2 頁)
鄭芝龍看到長子鄭成功臉上依然帶著不解和凝重,他明白鄭成功內心的想法。
鄭成功認定他們鄭家未來的出路就是大明朝,並且現在對臺灣和南洋的控制,以鄭家的水師力量,只要大明朝不亡國,享受上百年的富貴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但是鄭芝龍不這樣認為,他投降大明只是暫時之計,在鄭芝龍心中還有一個更加雄大的計劃,眼下天下大亂,明朝喪失了北方,蜷縮在江南之地。
雖然打敗了豪格的清軍,穩定了江南的局面,但是之前都已經輸給滿清幾十年了,現在這點勝利算什麼,只要滿清穩住了北方的局面,南下滅掉明朝是必然的事情。
鄭芝龍對明朝根本就沒有任何信心,在鄭芝龍眼中明朝的官員都是一群自私自利,中飽私囊的傢伙,他們根本就不會為國家效命,他們只知道爭權奪財。
鄭芝龍當初投降明朝,只是為了穩住南洋的局面,當年荷蘭人對南洋逼迫的很,鄭家在臺灣南面的力量被驅逐了,海上也沒有多少優勢。
所以鄭芝龍投降了明朝,並且幫助明朝剿滅了一些叛亂的海寇,其中就有當初他的手下劉香。
藉助明朝的力量,鄭芝龍不僅穩定了福建和南洋的局面,還當上了福建總兵,將福建的權利牢牢地握到了他的手中。
鄭芝龍憑藉福建的財力和地理位置,開始瘋狂地擴編水師,很快就將鄭家在臺灣的不利局面扭轉了,而且還在澎湖一帶打敗了荷蘭人,甚至有將荷蘭人趕出臺灣南部的架勢。
眼下鄭芝龍牢牢地控制著南洋的航道,任何過往的商船都要持有鄭家的令牌才可以通行,於是鄭芝龍變的富可敵國,儼然就是南洋第一勢力。
鄭芝龍內心非常清楚他的處境,他畢竟不是真心投降明朝,所以他一直都在謀劃將來鄭家的出路。
隨著明朝退守江南,鄭芝龍的野心也越來越大,他甚至有了爭霸中原的想法,但是他也清楚眼下還不成熟。
而且鄭芝龍也一直都在將福建的百姓遷移到臺灣,作為將來萬不得已退守的地方。
如今桂王朱由榔帶著兩廣造反,貴州彝族也響應,加上荊襄的劉宗敏,四川的張獻忠,北面還有李自成和滿清,眼下的大明朝已經完全喪失了昔日的榮光。
所以鄭芝龍抓住機會,也站了起來,他要藉著桂王的這個大明朝帽子對抗朱由檢的大明朝廷。
鄭芝龍的盤算就是無論將來局面發展成什麼樣,他都有一個大明的帽子了,桂王就是死了,他也要一直頂著,畢竟他需要一個正統的幌子掩蓋海寇的身份。
鄭芝龍認為明軍就是能夠在陸地上取得一定勝利,在海上也根本就不是他們的對手。
“功兒,為父再給你一個差事,將泉州的錢財都運到臺灣,為防萬一。”
鄭芝龍隨後朝著一臉沮喪的鄭成功說道。
鄭成功是鄭芝龍的長子,在各方面都非常優秀,深得鄭芝龍的賞識,所以他對鄭成功的期待很高。
鄭成功也無法反駁,只是眼下進入冬季,海浪巨大,他只能選擇一些好的日子出發,而且鄭家的錢財可不是一兩艘海船就可以運走的,所以鄭成功需要好好盤算計劃一下。
“孩兒領命。”
鄭成功隨後說道,剛剛出海回來,身體也非常疲憊,於是鄭成功也不停留,直接就轉身出去了。
“成功太過天真,當初就不該讓那些先生教他讀書,如今亂世,忠貞早已掃地,只有奸雄才可以成就大業。”
鄭芝龍看著兒子失落的身影,然後嘆息地說道。
和鄭芝龍他們這代人相比,鄭成功的差距是很遠的,鄭芝龍十六歲就因為殺人被官府抓捕,為了躲避追捕,鄭芝龍逃入海中,成為海寇中的一個小婁婁。
能夠走到今天,是鄭芝龍敢打敢殺,透過極端殘忍的手段換來的,在海寇這個群體裡面,根本就沒有什麼忠義道德可言,一切都憑藉拳頭說話。
鄭芝龍對鄭成功的能力是非常滿意的,但是鄭成功受到了太多儒家學說薰陶,還沒有奸雄的秉性。
“大哥放心,賢侄乃是大才,只需多多歷練,它日必定能夠成為鄭家的千里駒。”
鄭芝豹走到鄭芝龍身邊,看著鄭成功的背影說道,同時臉上透著一絲擔憂。
“大哥,將家財都運到臺灣,難道是想要放棄福建不成?”
鄭芝豹隨後擔憂地問道,他還沒有弄明白鄭芝龍的意圖。
鄭芝龍搖了搖頭,然後說道:“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咱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