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部分(第2/4 頁)
心,卻剛好戳在了單雄信的痛處。“實力強怎麼了,實力再強咱們也沒敗給他們。真要打下去,誰先倒下還不一定!”單雄心瞪大眼睛,發出一連串咆哮。惹得附近計程車兵紛紛回頭,不明白今天單頭領吃錯了什麼藥。
“再打一仗,肯定是咱們贏。行了不?老單你滿意了不?但仗打完了,弟兄們也就拼差不多了。你老單就一個人回瓦崗山吧你,回瓦崗當你的光桿山大王去!”程知節被單雄心吼得有些心頭火起,朝地上吐了口吐沫,帶馬向隊伍前方走遠。
這句話聽在單雄信耳朵裡卻比剛才那一句更戳得人想要吐血。與齊郡精銳第一次交手時,瓦崗軍所部兩百騎兵幾乎全軍覆沒。而單雄信身為馬兵統領,等於在那之後他已經坐實了光桿山大王的身份。
“誰的錯?咱們又不是沒機會擴軍。我早說過人手不夠,人手不夠,可你們就是不聽。還夢想稱雄天下呢,連場大點的戰鬥都應付不了,稱雄個鬼!”單雄信一邊說,一邊用馬鞭抽打著路旁的樹枝樹幹。他膂力甚大,打得周圍碎葉滿地。程知節懶得跟他辯,尋常士卒沒有和他吵架的資格,一時間周圍都靜了下來,只聽見他一個人在嚷嚷。
“河南諸路三十六家英豪,哪家拉出來不是帶甲數萬。唯獨咱們,精兵,精兵,精到沒兵!”單雄信越說聲音越高,彷彿巴不得有人能跟他吵一架。
精兵之策是徐茂功在翟讓剛剛拉起隊伍時就提出來的,當時瓦崗軍主要透過收山寨附近大戶人家莊園的“供奉”(注1)為生,他們養不起太多的軍隊,所以也承受不起過於嚴重的損失。
後來瓦崗軍在東郡漸漸站穩腳跟,卻不忍像其他流寇一樣劫掠鄉里。他們試圖把自己和盜賊區別開來,所以徵集甚有限度,當然也就不得不將精兵策略堅持了下去。
這個策略為瓦崗軍贏來了“義師”之名,但最近也遭受到了很多非議。特別是李密上山後,這個名滿天下的大才子認為眼下已經到了群雄並起的時候,多拉一些人入夥就多一份力量。徐茂功卻固執地以為兵貴精不貴多,二十萬拿著木棒石鍬的農夫絕對不是五千熟悉號令,久經訓練的老兵對手。
雙方多次公開探討今後的發展策略,而翟大當家素來不是個有準主意的人。所以使得頭領們也分為了兩派,一派支援徐茂功慢慢積蓄力量,暫時不當出頭鳥的做法。一派認同李密的快速壯大實力,準備爭雄天下的觀點。
單雄信相信徐茂功的人品,卻支援李密的建議,所以兩頭都不討好。本來他也不想提這些沒意思的事,但今天腿上一疼,說話就立刻沒了遮攔。
“單二哥,你這話說得可不合適。北海郡可是有十萬義軍來著,十萬義軍的結果如何,你可是親眼看到了!”謝映登從後邊趕上來,慢聲細語地反駁。
一邊說話,謝映登一邊給單雄信使眼色。徐茂功所在位置與單雄信這裡相隔並不太遠,如果單雄信一直嚷嚷下去的話,對方肯定能聽見他的牢騷。雖然徐二當家心胸寬闊,但在眾嘍囉面前,他也必須保護自己的威嚴。
況且徐茂功的觀點已經得到了事實的檢驗。起初前來救援北海義軍時,很多將領對義軍的戰鬥力充滿希望。十萬大軍席捲北海,即便再不濟,也能堅持上三、五個月吧!誰想到大夥剛走到半路上,就聽說北海義軍被人家趕出北海了。等大夥到了岱山腳下,發現傳說中十萬義軍只剩下六千,而官兵只有一千正規兵馬,其餘全是臨時拉來湊數的民壯。
“他們起事才幾天,咱們可是折騰兩年多了。如果開始就多招些人訓練,還會訓練不出來。況且北海郡那幫濫人怎麼能跟咱們瓦崗軍比,他們之中哪有可堪為將的!”單雄信把自己的聲音略為壓低了少許,不服氣地辯解。一方面他期待著瓦崗軍能迅速發展壯大,一方面他也瞧不起北海群寇那種徒燈火書城獨家首發有數量,沒有戰鬥力的軍隊。偏偏兩種本來有矛盾的發展觀點在他嘴裡能得到完善的統一,反過來調過去都貌似甚有道理。
“單二哥,北海英雄還是有些本事的,只是他們被秦叔寶打了個措手不及!”徐茂功身邊前方有個騎著紅馬的頭目折了回來,低聲向單雄信和謝映登二人說道。同時,他悄悄用馬鞭指了指跟在徐茂功馬屁股後的齊國遠,示意單、謝二人不要過於刻薄。
齊國遠現在是真正的光桿大當家,身邊一個弟兄都沒剩。此刻在人家背後數落北海英雄沒本事,實在有落井下石之嫌。況且此人上了山後就等於瓦崗軍的一分子,騎紅馬的頭領不希望今後大夥心裡有太多隔閡。
“伯當,你能聽見我們說話?”單雄信這才意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