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部分(第3/4 頁)
,也慢慢摸到楊廣的脾性,笑呵呵地插了一句。
“怎麼麻煩,他恨你們恨的要死是不是?”楊廣笑著看了看羅士信,驚問。
“微臣倒不怕他恨,只是他現在的長相!”羅士信呲牙咧嘴,連連搖頭,“就像個鬼一般,滿臉都是疤痕,看起來就讓人想吐。那廝據說還瘸了一條腿,坐在馬上看不出來,一落地就必須拄柺杖!”
“好,好,傷得好,瘸得好!”楊廣高興得把碗裡粥都給敲了出來。他平生最恨的人就是楊玄感和李密,一直覺得當年如果沒有兩人在背後捅刀子,第二次東征肯定能將高句麗犁庭掃穴。那樣的話,大隋兵威也不會墜到如今地步,突厥人亦不敢向今天這樣猖狂。
可以說,在楊廣心裡,眼前大隋的亂局都是楊玄感和李密二人造成的。楊玄感家族已經被他連根拔起,李密卻一直逍遙法外,鼓動各地山賊草寇和朝廷作對。如今他聽說李密被毀了容,簡直比當初聽到楊玄感被殺時的心情還痛快。一個“沒臉見人”傢伙,肯定不會是民謠中順應天命,取代楊家的真龍天子。大隋朝李姓敵人,等於從此又被抹掉了一個!
“可惜手邊沒酒!”楊廣笑著補充了一句,放下湯匙,伸手去端御案上的粥。君臣今早說得投機,不知不覺間,那粥早已經冷了。隨行伺候楊廣飲食起居的太監上前欲將桌案上的涼粥倒掉換新,楊廣搖了搖頭,說聲“不必!”居然端起粥碗,直接喝了個精光。食罷之後,將空碗向桌案上一放,長出了一口氣,彷彿平生吃飯沒一頓如今天般痛快。
第五章 君恩 (二 上)
自從那首“桃李子,皇后繞揚州…”的童謠出現後,楊廣對李姓就極為忌憚。先是將自己的表兄李淵打壓得畏手畏腳,窩囊如村寨老嫗。然後找茬殺了右驍衛大將軍李渾全家。如果不是因為天下姓李的人實在太多,他甚至恨不得將李姓子弟斬盡殺絕。
眼下,聽聞自己所忌憚的另一個姓李之人也被破了相的訊息,怎能不使楊廣感覺到渾身輕鬆?帝王有帝王的威嚴,一個麻臉瘸腿的人肯定當不成天子。李密當不成天子則意味著大隋的江山又安穩了幾分,大隋江山安穩就意味著他這個皇帝做得還不算失敗。想到這些,楊廣精神愈發瞿爍,不但肩膀和腰桿直了起來,說話也比先前有條理了許多。
“那程知節臨危不亂,倒也是個上將之材?可惜朕居然未能發現他!”聽到李旭說起程知節捨命斷後,終於使得瓦崗殘軍順利退出戰場的壯舉,楊廣笑著點評。
“末將這幾年發現,草莽之中的確隱藏著許多豪傑。”李旭順著楊廣的意思說了一句。大隋朝的致命弊端之一就是人才選拔渠道不通暢。從地方上的小小縣尉到朝廷百官,幾乎全被十幾個數得過來的世家大族把持。本來先皇開科舉的意思,便是想使那些平民百姓出身的人有個被朝廷選中的途徑,以免這些人被壓抑狠了,最後鋌而走險。但近五、六年來,楊廣忙著一次次東征北巡,根本顧不上再開科舉。而掌權的世家大族們又怎可能主動給自己製造敵人,將朝野空缺把持得滴水不漏。結果高官的子弟依舊是高官,平民的子弟依舊是平民。朝政越來越昏暗,而百姓對自己生活越來越絕望。
“朕恨不得野無遺賢,否則不會設這秘書監和學士館了!”楊廣長長地嘆息了一聲,話語中不無遺憾意味。
“陛下尊賢之名,儒林皆知。有些亂臣賊子天生不知順逆,陛下無須掛懷!”大儒孔穎達放下粥碗,笑著開解。
對於儒林來說,楊廣做得的確非常仁至義盡。從他還是揚州大總管之日起,就養了正府學士一百多人。為帝之後,更是年年不忘與儒林名士交流,歲歲發給幾個著名大儒米糧綢緞。因此無論民間對楊廣如何評價,大部分儒生還是認為楊廣是聖明天子。之所以聖明天子治理下的國家越來越亂,那是奸臣太多,儒者不能執掌大權。絕不是因為天子昏聵,學士們吃人嘴短,終日閉著眼睛說瞎話。
‘像你們這些良心被墨潑過了的,選上幾萬入朝,也頂不了什麼事!’雖然對世家大族當政的局面略有微詞,李旭對孔穎達等儒生卻沒半分好感。微微笑了笑,把話題岔回到了剿匪事務上。“齊郡子弟和瓦崗軍打了十餘場,連瓦崗山主寨都給攻下了。翟讓李密憑著對地形的熟悉,避而不戰,所以敵我雙方才僵持了下去。等東都的糧草器械運到,末將和秦督尉、羅督尉定然一鼓作氣,替陛下拔了眼前這根小刺!”
“不急,不急。你既然來了,就先不要著急回去!”楊廣很喜歡李旭說話是那幅自信滿滿的樣子,那讓他想起自己年青時的崢嶸歲月。當年的他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