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部分(第1/4 頁)
“以一支奇兵直搗匪巢,在六郡豪門未有所動作之前協助汾陽軍迅速結束剿匪。世子方才所提的確是一條上上之策,只是…”正當大夥以為出兵已經成為定論的時候,太原府司法書佐段偃師走到李淵父子身邊,低聲提醒。“只是如此一來,咱們李家的力量便被人一覽無遺,與以往韜光養晦之策大不相符!”
他在府內眾幕僚中的地位僅排在陳演壽、長孫順帶、馬元規三人之後,素負穩健之名,說出話來自有一分份量。因而諫言一出,立刻博得了一片響應之聲。
“這個,段書佐之言不無道理!但書佐可有良策教我?”正在感慨家事的李淵明顯楞了一下,轉過頭來,額頭深深地擰出一個川字。
“卑職沒想到任何良策,但卑職主張,此刻河北風雲未定,李府應靜觀其變!”段偃師輕輕搖頭,淡然說道。
他不贊同李建成的出兵提議,因為這違反了壟右李家的一貫處事原則。多年來,唐公李淵從無兵無權的護糧小官一點點爬到河東撫慰大使、太原留守這樣上馬領軍,下馬管民的封疆大吏位置,憑得就是“韜光養晦”四個字。為了不引起別人的注意,李淵對所有同僚處處忍讓,一個芝麻綠豆大的言官前來討要好處,李府都會加倍滿足之。更甭說是對裴矩、虞世基這些權臣,李家對其簡直是予取予求,即便這些人修書來討李淵的棺材本兒,李府都會在第二天毫不猶豫地派人送上。因為李淵的懦弱表現,楊廣甚至送了其一個“老嫗”的綽號。笑他就像一個沒有了丈夫和兒子的老太婆一樣,只有任人欺負的份兒!
李家付出了這樣大的犧牲,就是為了不引起別人的注意。為了一個無法納入麾下的悍將而暴露家族全部力量,得到收益和即將承擔的風險遠遠不符。
“如果,如果我等袖手旁觀,將來豈不讓,豈不讓天下英雄寒心!”李建成沒想到已經決定了的事情卻橫生枝節,氣得兩眼冒火,瞪著段偃師等一干沒有擔當的傢伙咆哮。
“讓他人寒心,總比咱李府成為眾矢之的好!”段偃師等人笑了笑,不卑不亢地回答。李家不止代表著唐公父子四人的利益,還有若干依附於其上的大小豪門,他們和壟右李家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因此作為家主的李淵,在考慮問題時不得不處處小心。力爭得到大多數追隨者的支援。從某種角度而言,李家就是當今大隋朝廷的一個縮影。只不過將皇帝換成了家主,將權臣換成了大小幕僚而已。
“這也怕,那也怕,咱們乾脆收拾收拾,回家做地主算了!”錢九瓏氣憤不過,拍打著身邊的柱子嚷嚷。打心眼裡,他就不喜歡段偃師這些人。古語說得好,“仗義每多屠狗輩”,有些人書讀得多了,把心眼也讀小了,除了自己利益外,其他人的死活根本裝不下。
“出兵一事,的確應該從長計議!”鷹揚司馬劉政會雖然為武將,意見卻和段偃師等文職幕僚大抵相當。“有道是,木秀於林,風必催之。陛下向來對那首桃李章念念不忘…。”
彷彿已經失去了主見,李淵又坐回了屬於自己的胡床上。雙眉緊鎖,不置一詞。眾文武幕僚們見家主如此迷茫,立刻又分為幾派,七嘴八舌地爭執起來。有人支援李建成的提議,強烈認為李府不該辜負朋友的信任。也有人認為亂世之中,李府的一舉一動更應加倍謹慎,以免再度成為朝廷的重點打擊物件。還有一部分人則坐在旁邊,默默地想著各自的心事。利益、風險、責任、代價,種種因素糾纏不清,令人的確難以在短時間內找到一條完美的解決方案。
“啟稟唐公,晚輩有一言,不知道當講不當講!”聽眾人爭執了半天也沒爭出個頭緒來,長孫無忌慢慢地走上前,大聲問道。
“無忌,你有什麼話儘管講。咱們李家素來不會因言而罪人!”唐公李淵不知道正在想什麼心事,愕然看了他一眼,強笑著回應。
“晚輩以為,段書佐的擔心不無道理,但忽略了一個大前提。”長孫無忌整理了一下思路,笑著說道。
“哦,那無忌是支援出兵的建議嘍?”李淵臉上的表情漸漸舒緩,側過頭去,給了坐在自己身邊的老幕僚陳演壽意味深長的一瞥。
陳演壽微微點頭,笑而不語。
“依照晚輩之見,太原不但要出兵與仲堅相呼應,而且應調動一切力量,幫仲堅穩定六郡局勢,同時請東都相關人等,主動出面為仲堅張目!”長孫無忌侃侃而談,彷彿不知道自己說得話會激起多大的波瀾。
如果說侯君集的建議是替李旭發起給自政敵背後一式的陰狠殺招的話,長孫無忌的建議就是堂而皇之的正面強攻。調動李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