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頁)
混賬!”太皇太后將手裡的柺杖重重地擲地;發出沉悶的聲響;她氣極敗壞地在殿裡踱來踱去,落吟跪在殿上;年邁的她身體已經大不如前;只跪了小半柱香的功夫,就有些吃不消了。
可太皇太后正在氣頭上,落吟再如何也不敢開這個口,她緊緊地抿著唇邊;努力讓自己的身子不顫抖地太厲害;她身旁是少翊命人送來的素錦的屍首,素錦的死狀很慘烈;眼睛還瞪得大大的,許是小內侍們怕她叫喊的聲音太大;驚擾了皇上,她的嘴裡依舊塞著那塊布匹,卻已經被鮮血染成了暗紅色。
這樣難看的死屍,按理說是不該抬進來給太皇太后看的,以免髒了太皇太后的眼睛,可太皇太后畢竟不是什麼膽小懦弱的宮廷女子,她扶持三朝皇帝,早就儼然一副手握大權,鐵腕過人的樣子,太皇太后處死的奴才,不說千萬也有上百,區區一個素錦,還不至於嚇著她。
可這樣生生地打臉,卻讓她咽不下這口氣,太皇太后一直以長輩自居,靖國最重孝道,若非犯了什麼誅九族,滅人性的事情,小輩們是不能忤逆長輩們的意思的,就連皇帝,除了政事,別的地方都得聽太皇太后一句。
更何況,婚嫁之事,本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太皇太后作為皇祖母,賞個妃子下來,並沒有什麼不妥的地方,手段是卑劣了些,下藥也的確過火。
可少翊沒有證據,那日在壽康宮裡,左右都是太皇太后的人,落吟又在宮裡沉浸了這麼多年,做起這些陰私事情來,自然熟練地很,毀屍滅跡也做地不留痕跡,少翊沒有證據,就算帶人來搜宮,傳了出去也只會留下一個不孝的名聲。
在靖國,不仁不孝的皇帝,是最讓百姓們厭惡的,這事兒盈之不止一次地對少翊提起過,這也是為什麼就算太皇太后一而再再而三地為難盈之,她也只能笑臉迎對,為了不給少翊添堵,都鮮少與他提及。
太皇太后更是仗著這一點,先是掌控了先帝,再是直接將少翊養在身旁,當時的皇后如今的太后,沒有魄力不說,就算有,也不敢輕易違背,皇后說是一國之母,但畢竟是嫁進來的外人,自古婆婆對上兒媳,哪有兒媳專橫,婆婆示弱的道理。
更別說二人的脾氣秉性本就懸殊了,太皇太后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更加茁壯了她的手腕與膽量,唯一的敗筆,或許就是柔太妃了。
柔太妃本不過是宮中一個不起眼的宮人,當時的先帝,極其寵愛一個女人,將她封為淑妃,可淑妃的出身並不是很高,先帝又沉溺於溫柔鄉中,甚至還給淑妃的母家升了官兒,太皇太后自然容不下。
她知道皇后無能,沒有本事料理了淑妃,就親自下手,準備尋個機會將她結果了。
淑妃不是什麼頂頂聰明的人,可她身邊有個貼身侍女,鬼主意多,人也機靈,淑妃對她有恩,所以她伺候起淑妃來也忠心的很。
她觀後宮局勢,知道太皇太后的手,即將會伸向淑妃,便替淑妃出了個主意,讓她培養個心腹妃嬪,若真出了事兒,也好有人替她說說話,淑妃心氣小,本不願親手將別人送上龍床,可耐不住那宮人的勸阻,權衡再三,不敢選年輕貌美的女子,恐皇帝變心。
挑來挑去,相中了身為宮女的柔太妃,淑妃讓那心腹給柔太妃下了藥,與皇帝行苟且之事,這事兒在宮裡傳開了,人言可畏,太皇太后也實在壓不住,只好給那宮人賜了個位分,心裡更是記恨淑妃,不消一月,便趁著先帝秋闈狩獵之時,將淑妃留在宮中,對她下了手。
本就想這麼了事了,可那柔太妃竟然有了身孕,柔太妃心思縝密,雖說人長得不漂亮,但經歷了這事兒,心眼多了不少,皇帝因著醜聞,不待見自己,太皇太后又因淑妃一事,看自己不順眼,她行為舉措都十分低調,簡直可以說是在夾縫中生存。
但這個孩子,卻給她帶去了希望,她努力將這孩子瞞到肚子大了起來,才被太皇太后發覺,太皇太后在自個兒的宮裡發了雷霆大怒,但終究是皇家的子嗣,且已經這麼大了,在落吟的規勸之下,讓她生了下來。
見還是個男孩兒,太皇太后再次起了殺意,柔太妃不是不知道太皇太后的脾氣,硬是將孩子喂成了藥罐子,甚至還狠心與他分離,這才保住了平南王一命。(。pnxs。 ;平南文學網)
可惜就算是男孩兒,先帝也始終對柔太妃喜歡不起來,連著孩子也只是偶爾想起來的時候,過去瞧一眼,大多都是匆匆一瞥,就回了建章宮。
柔太妃一事讓太皇太后的專政在後宮變本加厲起來,直到原先的齊少翊繼承了皇位,才捨得丟開手,帶著一眾遺孀去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