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部分(第3/4 頁)
的躲開,虛擬性和逼真性無法統一嘛。”
元奎說的虛擬性和逼真性是武術指導設計動作的雙重性。這點是當年王小虎設計《精武門》動作空閒時對七小福們專門講述的。
電影是虛假性與逼真性的結合物,這決定了功夫片中的武打動作也具備這樣的性質,就其虛假性而言,功夫片的武打動作基本都是事先設計好的,排練後的再現,是一種模擬性表演。
而所謂的完全不討找、不設計的真實打鬥只是一種創作觀念,王小虎也僅僅在《勇士》的大決戰中,利用卡波拉、格林西柔道、街舞等綜合即興揮,與李小龍的截拳道進行硬碰硬。
這也成為目前功夫片中唯一一組沒有完全套招設計的動作鏡頭,卻不是任何人能模仿出來的,前提是王小虎和李小龍有長達一年半的實戰模擬對抗,兩人對彼此的動作已經有了相當的熟悉程度,知道做出什麼樣的動作不能傷到對方,還能保持模擬實戰的真實價值。
之後王小虎也曾經想要追求這種真實性,企圖透過藝術和技術的加工,達到一種藝術化的真實性,但是卻沒法實現,因為這世界上只有一個李小龍,李小龍之後,再也沒有能有和他保持如此高度默契的人出現了。
“也許甄子丹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王小虎這樣想著,很快從遐想中清醒過來,拍拍元奎的肩膀說:“師兄,你先休息一下,我和他們談談。”
元奎臉色不是很好看,點點頭後到一旁休息。
“孫建魁,我來帶你一場戲。”王小虎將黃大衣交給於海,從杜傳揚手中接過長棍。
武打方面的帶戲和傳統表演時帶戲沒有什麼區別,不同的是傳統表演是老戲骨們透過演技快感染對方入戲,然後互相飆戲。
而功夫片中的帶戲,則是有經驗的武術指導親自上陣和對方拆招,讓對方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讓對方儘快達到鏡頭拍攝的要求。
“祖先們建立套路並不是為了表演和觀賞性,而是透過套路讓習練者明白招式的攻防要點,如果你沉浸於套路化,而將武術最基本的實戰用途忘記的話,那任何招式被你耍的天花亂墜也是花架子!”
王小虎長棍在手,眼神忽然一變:“開始吧!”
十五分鐘後,孫建魁第三次噗通一聲倒地,很快咧著嘴爬起來說:“我知道怎麼做了,嘿嘿。”
“知道怎麼做就抓緊練習,以後要是在被我師兄罵的話,我可不為你們解圍。”王小虎把長棍扔給杜傳揚說:“繼續練習。”
小夥子們點頭答應,又是一輪熱火朝天的訓練。
“師兄,別把自己搞的和炸藥通一樣,這樣只能自尋煩惱,下次嘗試著用另外一種方法解決問題。”
王小虎走到元奎身邊,拍拍他的肩膀說。
元奎苦笑著點點頭:“阿虎,我也想啊,但是我不如大眼的基礎紮實,他起碼對北派的功夫研究了好久,這是我第二部單獨負責的功夫片。”
“沒事,慢慢來吧。平時多與那幫運動員交流一下,我還想湊時間和他們學學各種兵器呢。”王小虎笑著說:“這對我們將來絕對有好處,偶爾放下架子來融合到他們中間去,去聽聽他們自己的想法,畢竟這幫運動員水平還是不錯的。”
元奎嗯了一聲,對於王小虎的提議非常贊同,仔細想想確實如此,上一次拍攝《神話》的時候這種感覺可能還不是很強烈,但是《少林寺》在策劃階段的彩排,讓元奎充分感覺到香港功夫片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之處。
香港本事南粵之地,以武學流派來講,盛行洪拳、詠春拳、蔡李佛拳等南派武術,與北派的太極、八卦等傳統武術有較大的區分,較之2o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功夫片中的武術指導大多習練南派武功,設計出來的動作也多以南派為主,有大量拍攝了廣東一代如6阿採、黃飛鴻、蘇乞兒等人的傳奇影片,這些因素使得南派功夫宗師的劉家良獨樹一幟。
即便是王小虎重生的前幾年時間中,也儘量維持這種局面,直到拍攝《洪熙官》時,才與李連杰聯手奉上讓香港觀眾乍舌不一的北派打法。
如今拍攝《少林寺》,元奎才算是徹底明白當年王小虎在《洪熙官》中讓自己和元德擔任武術指導的良苦用心。
說白了,就是王小虎想讓自己的兄弟們在南派為主的武術指導圈內,打出協和公司獨特的標誌,《洪熙官》是序曲,《少林寺》就是高歌猛奏的交響樂,不把香港功夫片內的人震懾住誓不罷休。
“南北通吃。不僅要在武術指導方面拓寬我們的影響面,最主要的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