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2/4 頁)
幫助隨國,隨國就可能被鄭國攻克滅國了。
隨國是紀國的伯國,年年供奉不絕,侍奉紀王甚為謙恭,若是隨國在紀國眼皮底下被鄭國滅國,紀國臉面何存?不說其他各大國怎麼想,就是紀國周邊的其他小國也要蠢蠢欲動了。
特別在紀國北方有幾支東夷部落(1),東夷雖然最早是蠻族,但是夏朝滅亡的時候,前夏的舊人被東夷收留,漸漸和東夷混為一體。所以一直被各國剋制不能立國,也與其他諸國的文化有大不同。因為其夾在魏紀之間,時而倒向魏國,時而倒向紀國,時而又妄想自立。這些夷人雖然人數不及各國,但是戰力頗強,特別是東夷人人都是天生的神射手。
況且還有一個月紀搖光就要大婚了,因為紀搖光要嫁的可是魏國國王,大婚之時就是天下矚目之日,這時候,紀國的邊疆再出現什麼亂子,可是要被天下諸國所恥笑的。思及此,紀王坐不住了,他必須要有所行動,在紀搖光出嫁之前就停止鄭隨的戰事。
於是紀王不得不拜紀國的主戰派、最初力請出兵的張大夫為將軍,帶著紀國的大軍出征隨國。但是他命張大夫以武力震懾為主,就是帶著軍隊陳兵於鄭國面前,讓隨國給鄭國請罪賠禮,然後紀國作為中間國,調和兩國的關係,如果讓鄭國退回去最好。萬不得已不可動兵攻打鄭國,因為這一打還不知道要花費多長時間。
紀國如此作為正中鄭國的下懷,鄭國除了在西南邊疆防禦衛國的軍隊沒有動之外,此次鄭隨戰爭已經將鄭國國內的軍隊一掏而空,本來鄭國人就不善戰,鄭國的軍隊也養的嬌氣,已經有很多年沒有經歷過大的戰事了。自從攻入隨國中部之後戰勢又一直膠著著,沒有取得新的勝利,剛開始因節節勝利激起計程車氣已經消磨的差不多了,軍隊中也產生了不大不小的懈怠之言,軍士們的精神也很低迷。
若是在此時紀國的軍隊加入戰局,紀國的軍隊配置比鄭國高,又以逸待勞,這後果將不堪設想。結果紀國將軍隊擺在鄭國面前,卻一副讓隨國認錯求和的架勢,鄭國一時喜出望外,也不要求更多,拿了隨國賠罪的禮物便撤軍了。周由聽到訊息卻在國內仰天長嘆,這將軍眼界之窄,若是他在軍隊中,必然不會只得這麼點好處就退兵的。但鄭國鞏固王權,威懾鄰里諸國的目的已經達到,周由也只能安慰自己天命如此。
張大夫雖然是紀國的主戰派,但是當時他站出來要求出兵也不過是為了自己的權益,如今只是出兵卻不用出戰就可以立功、達到之前的目的,他當然也很滿意。所以他壓著隨王向鄭國請罪,並且將隨國寶庫中的寶物作為賠禮賠給鄭國,之後又向隨王索取了大量的寶物作為賄賂,一時志得意滿。他這麼快的完成了紀王交託的任務,此次回去又是一番獎賞。
此次戰爭中最為不滿的只有隨王了,鄭軍顯然已經是強弩之末,但是紀國的張大夫卻直接壓他給鄭國賠罪。隨王因此對紀王很失望,他年年朝貢紀國,卻得不到紀王的保護。紀王如此羸弱,一個大國卻苟於求和,紀國擁有如此的尖兵利器卻偏安東南也不是沒有道理的,紀王真是不配為一個大國之君,可是自己的國家卻太弱小,不得不攀附紀國,受紀國的侮辱,待有朝一日一定要讓紀王還以顏色。
、、、、、、
昭姬自從查出自己有孕之後,就賴在宮中不出去了。雖然她孕期的反應不算強烈,也不頻繁,可是自她回陽樊後宴會不絕,也讓她很厭煩,況且她也想隱瞞自己懷孕的訊息,便以視察煕陵城的理由,去了煕陵,而且她也確實需要去自己封地看一看了。因為昭姬自從被封為熙陵君之後,還未到過自己的封地一次,所以她此去也並沒有引起其他的猜測。
煕陵城位於魏國的東南海邊,是天下聞名的海鹽之都,四季氣候宜人、又十分富庶,距離陽樊也不過兩日的行程,歷來是陽樊貴人們避暑避寒的好去處。昭姬坐著船慢悠悠的去了煕陵城,剛到煕陵城的碼頭,石巋已經領著煕陵城的大小官吏在岸邊等著了。
石巋自從昭姬被封為熙陵君之後,就被派到了煕陵城做邑宰。石巋剛到了煕陵城接手煕陵的產業不久,魏旭和昭姬就又給他下了新的王令,就是以煕陵城作為整個魏國改革鹽制的先驅之城。煕陵城作為魏國首屈一指的鹽城,以前管理的官吏都和魏國的大世家有千絲萬縷的聯絡,石巋以一個王都來的外來者,正是強龍壓不過地頭蛇。
所幸魏旭對這改革的第一步全力支援,石巋為了減輕阻力,也是用了一番雷霆手段,連打帶拉,換掉一大批官吏。現在的這些官吏大部分都老實忠厚,世代居住在煕陵城,沒有踏出城一步,自然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