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第3/4 頁)
體積相當於一個小型微波爐,其儲藏電能竟高達5萬千瓦時。 家庭。 完全可以不依賴於城市供電系統而獨立生存,如果輔以衛星通訊系統,甚至可以在諸如南極、北極等非常極端的條件下生存下去。
——它一定是現代環保人士的至愛!沒有噪聲,沒有汙染,輕巧方便,系統獨立,價格便宜,其巨大的優越性將無所匹敵。
羅轢笑了。
這篇文章,既不是天眼集團的意向,也不是國家某個部門的意向,當然也不是所謂的洩密。 如果猜得不錯,它一定是烏娜等白雲邊人的主意。
羅轢迅速安排集團公關部應對這場即將到來的輿論風暴。 除核心技術外,什麼都可以說,什麼都可以公佈,當然也不要忘了把天眼集團以造福人類為己任的理想告訴全人類。 同時,對於《自然》雜誌文章未涉及到的內容,諸如中小企業的能源供應模式、個人電器的能源供應模式等也要告訴世人。 為了配合這一輿論大潮,天眼國際集團立即在世界各大媒體釋出公告,誠徵航天、航空、汽車、機械、船舶、能源、材料等大中型企業合作伙伴,共同開發人類的共同財富“星際能源”!
可惜的是,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宿命依然沒有打破。 最先作出反映的是來自美國《紐約時報》和“美洲電視臺”的記者們,天眼國際能源集團董事長張衝熱情地接待了這些來自大洋彼岸的媒體,他們參觀了“五角大樓”、天眼研究院、天上飛河、隴南經濟特區,當然新能源中心也讓他們遠遠地拍攝了一分鐘,最後這一項徵得了羅轢的同意,以其遮遮掩掩,還不如敞開亮堂一些。
《紐約時報》以“星際能源:人類身邊的永恆能源”為題,連續大篇幅報道了這一巨有劃時代意義的革命效能源的出現,同時對於由此帶來的人類美好的未來給予了高度的展望。 當然,在細節上美國的記者們也是高手中的高手,他們從已研製出的能源利用模式出發,合理地推斷出如果“星際能源”規模夠大,石油、煤炭包括水電等能源利用模式最多還有十年的生存空間。
美洲的媒體報道還未見報,歐洲的媒體接踵而至,他們的熱情與提出的問題也是大同小異,不過,他們也提出了幾個小小的擔憂:目前“星際能源”只是中國天眼集團掌握著核心技術,這種狀況會不會導致新的世界動盪?或引起新的世界大戰?
這種問題當然不會難倒天眼的新聞發言人了。 天眼集團的人認真地說道:任何新技術的出現,都可能對現在的利益格局有所改變,一些人不滿意是正常的,一些人出來搗亂也是正常的,但歷史潮流滾滾向前,這是誰也阻擋不了的。 然後,發言人又幽了一默:一個勤奮的獵人打到了豐盛的獵物,其他獵人想要享用這,只有兩個方法可以實現,其一是其他獵人用自己的獵物去交換,其二是其他獵人自己也上山去打獵物。
也有人提出:中國會不會對此能源技術實施壟斷或技術壁壘政策?天眼的人立即反駁道:一個好東西自然會賣一個好價錢,對於不同的客戶我們當然也會有不同的服務和不同的價錢,至於技術壁壘,那是西方喜歡的手段,我們不知道那種手段同時也不喜歡使用那種手段。
如果天眼集團的這種新能源獲得全球推廣,造成的上億失業者該怎麼辦?天眼的人聽到這個問題立即反問道:現在的失業者是如何造成的?誰應該對此負責?誰又在對此負責?人類自古以來,像獵人、角鬥士、劍士、占星師、家奴等都逐步消失了,即使是農業從業人員也在大幅度減少,這是一種必然。 不符合歷史必然的產業只有慘遭淘汰。 新技術、新產業的出現是為整個人類謀福利的,並不會因為某些行業的消失而停止它前進的步伐!
PS:今日第二更。 補欠賬。!~!
..
129 蝴蝶效應(1)
說得好!“新技術、新產業的出現是為整個人類謀福利的,並不會因為某些行業的消失而停止它前進的步伐!”羅轢聽到這話就爽呆了!由此,他更明白了所謂的得失、善惡,不同的人自有其不同的標準,世界上沒有一種東西可以讓人百分之百的滿意,同樣也沒有一種東西能讓所有的人滿意。
鋪天蓋地的海外媒體報道,終於讓國內的媒體坐不住了。 但是,他們剛剛下定決心要正面報道這件事情的時候,一個突如其來的打擊終於讓這個世界陷入了瘋狂,也讓某些人嚐到了惡果。
首先是世界原油價格,從《自然》雜誌發表文章的當天每桶最高98美元下降到96。8美元,然後是一路下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