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3/4 頁)
林妙怔了一下,眼瞳中閃過慌亂的星星,一顆心一下子彷彿就碎了一地,某個角落竟然開始晃動。她趕緊轉過身去,不願,也不敢再回頭,固執地上車離去。
夜晚,林妙在似有似無的思緒中和喬思銳共進晚餐。在擁有美食,好酒,氣氛優雅的餐廳裡,她儘量使自己進入浪漫之中,可是卻又不住分神去回想剛在街頭的畫面。
等到晚上回到家裡,洗手間裡,林妙站在鏡子面前看著自己。沒有百年的滄田桑海,只有短短的兩年,可是她卻覺得自己彷彿一下子老了十歲甚至更多。她撫著自己看上去仍是年輕的臉龐,可眼底的那股滄桑,忽然之間自己也覺得陌生了起來。
故人從未離心頭
林妙接過快遞員手中的包裹時,伸出去的手還是猶豫了一下。原諒她自今還留有包裹恐懼症,當年那一堆照片,一直是她心中的一根芒刺。
雖是猶豫,她仍是接過了這個沉沉的包裹,又接過快遞員手中的筆,利落的在簽收欄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一邊走回辦公桌,一邊打量著寄信地址,竟然是北京,寰宇公司本部的地址。而寄信人盡然是陳邵陽本人。當下心裡一驚。
林妙抬起頭,抿起嘴唇看著窗外藍藍的天空,象是沉思,又象在做心理建設。想想自上次街頭凝眸以後,她再也沒有見過陳邵陽,他沒有任何的動靜,似乎是從她的世界消失了。而今天寄來這個包裹又是怎麼回事?想了好半響,她乾脆地拿起剪子,劃開了包裹上的膠紙。
一層層的剝落,開啟盒子的時候,一本厚厚的書躺在自己眼前。
林妙眼光微聚,緩緩伸出手拿起這本。《gone with the wind》;這本《亂世家人》英文原版是陳邵陽送給她禮物中她最喜歡的,也是最珍惜的。
曾幾何時,她總是在閒暇時光中,坐在沙發上或是窗臺上愜意的翻閱著這個她沉醉了一遍又一遍的故事。頭兩次看時,有些單詞和語法不明白的,她會去請教。那個老師也會認真的給他解答。後來她熟能生巧了,就連這本書的哪句話在哪一頁都能倒背如流了,哪裡還需要什麼老師了。
離開那天,走得匆忙,她把這本書給遺忘了。後來自己也買了很多不同版本的《亂世佳人》,卻都不曾喜愛如往昔了。她也是識時務之人,從不去花時間去琢磨到底是為何。
今天這本書明晃晃的躺在自己眼前,她才發現,自己也有那種重獲舊愛的激動。她當下把這種心情歸屬於是自己戀舊。
拿起這本厚厚的書,她當即就翻了起來。翻著翻著,一張書籤從書裡滑落出來,翩然落在地上。
林妙隨即彎腰拾起了這張以綠色的竹林為背景的書籤,看了又看,飄落的片片綠色竹葉,美得有點飄渺。有人在書籤的左下角落下一句“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字跡雋秀有力。
書籤設計巧妙,背後似乎也是色彩絢麗,於是林妙看了正面自然翻過背面。
書籤翻過背面,又是一道雋秀的筆跡映入了林妙的眼簾,隨即心中微微一蕩,平靜不再。
“原來,故人卻是從未離心頭。”
這句話,猶如一顆從天際滑落的隕石,狠狠的墜入了林妙的心底,留下了一個深深的印跡。
林妙咬著牙不承認自己的眼眶開始泛紅,呼吸有點混亂。她緩緩的坐在了椅子上,用手扶住額頭,沉入跟這個“故人”有關的記憶之中。
這還是去年年底的事了。12月底,本年度的“中國十大傑出經濟人物頒獎儀式”第一次在素有“東方之珠”的香港舉行。
當時透過香港媒體的大肆宣傳,不管是小民還是大眾都有幾分期待。大家都想一睹這些站在巨人肩頭事業家的風采。這幾年,港人對於內陸的逐漸認識,在那些名牌店時不時就被內陸人一搶而空之後,他們不再侷限於只對他們本土的富豪仰慕了。
那晚,林妙自然也在電視機前守候,作為地道的“大陸人”,她怎能放過這個驕傲的時刻。據說這一次入圍的除了幾位香港本土的成功人物,大都是來自內陸比較出色的企業家。
據她所知,陳邵陽也在其間。這幾年寰宇的風頭更勁,特別是在侵權官司勝訴以後更加名聲大噪,在專業領域裡影響越來越大,其各類通訊產品銷售額累計已居全球的前3位。
而她的老闆周子墨,因為是美籍華人,未能參與角逐,不過大家心知肚明,這個也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士。鍾真還頗為認真的說道,“看來,我得說服他把國籍換回來,這麼個人才怎能便宜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