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3/4 頁)
跟齊達分開了。畢竟他的省親假加上婚假也才有三十九天,也不好在路上耽擱太長時間了。
之後就是科考。
齊又何西都可以算是張華教出來的。而張華本來就是個應付科場考試的高手。有這樣的師傅把關,齊又何西兩人的策論文章從來都不差。再加上齊達一路敦促他們讀書,所以中秀才幾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齊達是在秀才科過了之後才見到的張先生。這一次先生的弟子裡只有兩人過了這個考試,不過也算是不錯了。
因為省親假期已經結束,齊達急於離開,甚至沒有時間等齊又他們參加放榜之後的鹿鳴宴,只是和先生打了個招呼,然後接過了先生終於寫好了的一封薄薄的家書,在先生有些古怪的囑託中離開了茉陽,踏上了前往交州的路。
只是,一路乘船到了秣陵,正準備換海船前往交州的時候,齊達遇到了來自京城準備前往交州的天使,正是皇帝派來宣他進京的。
100
交州是去不成了。
齊達抱著一種微妙的輕鬆感寫了封信詳細說明了自己的現狀,然後與張先生的家書一起裝了,親自到了驛站,把信交給了驛卒,並以重金相托囑咐交代驛卒千萬要把信送到交州刺史張華手裡。
說起來這還是齊達第一次幹這樣類似賄賂的事情。出來之後還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不過轉念一想這可是張華去交州後收到的第一封家書,千萬出不得差錯,而且自己也是受了先生囑託傳書的,也就釋然了。
只是,想到這一去又有許久不能見到張華,還有之前對合浦百姓作的“少則四月,多則六月,必定回來”的承諾也必定不能實現了,齊又腹內不經又有幾分焦灼。
這樣一路北上到了京城,齊達嘴裡竟然起了幾個大泡,疼得他話都說不清。如此,倒也多少分了一下他的心思,再沒有像出發時候那樣因為思慮重重而夜不成眠。
一進京城,齊達就收到了皇帝的召見。
匆匆回到自己家裡,扔下行李,隨隨便便洗了個澡,然後齊達就撇開因為見到自己已經有了功名的兒子喜不自勝而絮絮叨叨的向齊達表述著忠心的何氏夫婦,換上衣服隨著前來宣召的內侍進了宮。
皇帝是在紫宸殿見的齊達。
齊達幾乎一到就被宣進了殿內,然後就見到整個大殿只有一副座位空著,顯然就是等他一個人了——本朝議事,除非是元日和冬至日的大朝會,不然一般的情況下參與議事的官員都是有座位的。
殿內除了他還有三四個不認識的老頭兒,兩個身著王服的年輕人,然後還有兩個他認識的,李度和庾隱。所有的人,非紅即紫。
看到他進來,庾隱遞過來一抹擔憂的目光,嘴唇蠕動,無聲的吐出兩個字,“水稻。”
拜禮過後,上首的皇帝讓他坐下,然後拿出一封摺子讓太監拿到他面前,“齊卿,這上面所言,新稻畝產近二十五石,可是真的?”
齊達翻到後面一看,是張華上的試種摺子,大概瀏覽了一下,上面說的基本上與事實無差,於是點頭,“陛下,這上面所言屬實。”
周圍幾個老頭子眼皮直跳,其中一個忍不住跳出來道:“空口無憑,齊少卿說的新稻,稻種在哪裡?如此產量,可有農人為證?果真不假,為何還要靠逼迫強令州人栽種?”
周圍的其他人也都紛紛投以懷疑的目光,上首的皇帝聞言也微微頷首,“齊卿,你有何話可說?”
齊達瞪大眼睛看向皇帝,吃吃的道:“陛下,那谷種,我不是一年三次的送進京來讓人試種麼?”
皇帝的臉僵了一下,喃喃的自語,“那是谷種?”
皇帝坐的太高了,下面的人都沒有聽到皇帝的自語。坐的比較靠近皇帝的一個看著就正氣十足的老頭
子轉頭對著皇帝,“陛下,那谷種試種成效如何?”
旁邊一直閒閒坐著的李度突然抬手做了一個掩嘴的動作,但是距離他比較近的人都清清楚楚的聽到了低低的噴笑聲。
皇帝的聲音聽著有幾分尷尬,“那谷種產量尚未可知,不過吃起來倒是滿口餘香。”
滿殿大臣頓時啞然。
********************
種子的事情就這麼輕輕揭過了。
不過事情還沒完。畢竟張華在摺子中說的數字太驚人了。民以食為天,如果真的有這樣的谷種,那自然是造福於民的大功勞;可如果是假的,滿朝的清流文人等著他呢!到那時候,一人一口唾沫星子就能淹死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