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部分(第2/4 頁)
,就是請大家暢所欲言,對小劉同志的這個方法進行討論,當然,技術問題,不是咱們的長處,就讓小劉同志自己解決吧。我們要討論的是在政治、經濟、氣候等大背景下,運個專案有沒有可行性?咱們先請小劉同志簡單的介紹一下情況。”
在座的所有中央首長齊刷刷的把目光對準了劉士卿,都等著看看劉士卿這個一而再再而三創造了奇蹟的小傢伙,這次能夠說出什麼話來。
從大氣中提取二氨化碳,這不是一項世界領先,而是領先世界的一項高新技術,這種事情聽著不新鮮。但是在現實之中,卻還沒有一個國家或者組織能夠辦到。在場的中央首長,大部分都是理工科出身,雖說從政久了,專業知識丟的差不多了,但是基本的科技知識還是有的。(未完待續)
第579章四有實幹家
在場這麼多的中央首長,既有中央政府的,也有燕京市政府的,還有軍方的,他們的目光齊聚在劉士卿身上,如果換成是一般人,可能都沒有辦法承受這種關注的目光,可是劉士卿卻是淡然自若,鎮定非常。不慌不忙的把他跟總理說的那番話又說了一遍,核心內容無非是強調做這個科研專案所面臨的巨大困難以及巨大的風險。
劉士卿說的內容不大,也就幾分鐘的時間,就把他想講的話講完了。隨後會場就陷入到了一片沉默之中,中央首長們都在細細的砸摸著劉士卿話裡話外的含義,估量著其中的得與失。
一號首長也沒有急於讓大家發表意見。而是給了在座各位五分鐘左右的緩衝時間,去消化劉士卿的話。五分鐘後,一號首長開口道:劉同志已經把話說完了,大家發表一下意見吧。嗯,老單,你是主管科技工作的副總理,你先說說你的看法吧。”
單良坤清了清嗓子,“好,我談一下我個人的看法。首先,對劉同志搞這個方面的科研,我是贊同的。這個專案一旦成功,意義非凡呢。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提取出來。壓縮成乾冰,進行儲存,這種方法嚴格來說對於治理二氧化碳排放,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辦法,卻是一個能夠快速見到成效的方法。我們可以假設,如果每一家二氧化碳處理廠,每年都能夠從大氣中提取一萬噸的二氧化碳,如果在全國範圍內建設一百座這樣的工廠,我們至少減少一百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如果每家處理廠的提取能力不是一萬噸而是一百萬噸的話,就等於我們變相的減少了一億噸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在座各位一頭,這個簡單的道理,誰都清楚。
單良坤又道:“如果小劉同志的研究能夠取愕成功,那麼對於緩解我們國家所承受的國際壓力,還有改善全國乃是全世界的環境,還是非常有效的。對這樣的科研專案。斷無不支援的道理。不過。對於劉同志的科研建議,我有兩個技求方面的問題,需要小劉同志解答一下。
首先,我們知道乾冰的密度是醜,大約是水的一倍半,十五點六億噸乾冰也才佔據一立方千米的空間。但是存放這些乾冰,卻不是這麼點空間就足夠用的,由於乾冰稍微受點熱。就會快速昇華,一下子從固態變成氣態,如果將之放在密閉環境之中,將之極為危險的事情。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出現,勢必需要大量的倉庫,這對目前就很緊張的城市用地,是一個極大的考驗。這個問題,不知道小劉同志考慮過沒有?
其次,就是乾冰的處理過程,是僅僅針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還是還包括其他的主要空氣汙染物,那些迫切需耍進行二氧化碳提取的地區。通常也都是大氣汙染比較厲害的地方,顆粒物、硫氧化物、碳氫化合物、一氧化碳、臭氧等等這些大氣的主要汙染物小劉同志想過如何解決沒有?他們會不會成為你所設想的二氧化碳處理廠的主要技術障礙。如果你在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提純出來的時候,把這些大氣主要汙染物重新排放到空氣中的話。勢必會造成這些汙染物的區域性富集。加重該區域的汙染,甚至把該地區變成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這個問題,小劉同志是否又想過呢?
我的看法就發表到這裡了。”
等到單良坤講完,在場不少人連連點頭,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行提純,是個好想法,但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不能夠讓這個專案成為一個新的汙染源,否則的話,就不是造福於民,而是於民有害了。
劉士卿沉吟半晌,說道:“單副總理的擔憂,我也想過,不過現在我也沒有辦法給予大家肯定的回答,畢竟這項技術能否成功,又該如何從現階段的完全空白走向成熟應用階段,我是一點底都沒有,我現在也只是有個想法罷了,這也是我說成功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