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部分(第2/4 頁)
空的那一天,想保密都保密不了。不僅僅太空望遠鏡是這樣,銀河太空所要造的太空站、太空工廠、月球基地等等,都是沒有任何可能做到完全保密的。畢竟地球上的專業的天文觀察站數以百計,天文愛好者更是數以萬計,他們所擁有的專業或者業務的天文望遠鏡一天沒事幹就盯著地球周邊的太空。隨便多個什麼東西出來,都可以看的一清二楚。
劉士卿想得很清楚,與其等到最後關頭,再和國家、軍方進行溝通,倒不如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說明白,和國家的科研力量一直來搞相關方面的研究和製造。何況,劉士卿也有借用國家和軍方力量打草驚蛇的目的。等到把歐美這兩條蛇嚇出來之後,還需要國家和軍方幫著他遮風擋雨呢。
“我設計的這臺太空望遠鏡,叫做千里眼,它的主鏡口徑為八點六米,搭載有高敏度紅外線感測器、光譜器等十幾種專業裝置,將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功能最全、技術最先進的一臺太空望遠鏡。它的設計使用壽命為十五年,如果能夠及時對其進行保養、維護的話,我想使用二十年,應該是不成問題的。”劉士卿一邊簡單的介紹著千里眼太空望遠鏡的效能,一邊給盧永祥、葉秋燕、洪大磊和畢泉水四個人散發著一些資料。
……
劉士卿花費了一個多小時介紹他的千里眼太空望遠鏡,說的是口乾舌燥,天花亂墜。讓他有些意外的是洪大磊、畢泉水等四個人,在他說了半天之後,愣是沒有一個表態的。
“我說各位,你們能不能別用這種眼光看著我?我��沒擰D忝塹故潛碭鎏�劍俊繃跏殼漵行┯裘頻乃檔饋�
洪大磊看著盧永祥,“盧院長,你是咱們國家科研學術界的首腦人物,你先說說你的意見吧?”
盧永祥點點頭,“既然洪將軍點名了,那我就說兩句。劉總,咱們先不說千里眼太空望遠鏡所涉及到的技術是否成熟,哪怕是非常成熟的技術。你算過它的製造週期和總體花費沒有?
哈勃空間望遠鏡,在1990年升空,在當時的物價條件下,花費三十億美元,它的繼任者韋伯太空望遠鏡的造價大概在四十六億美元,扣除掉通貨膨脹的因素,造價也相當於哈勃空間望遠鏡的一半左右。
你現在所說的這個千里眼太空望遠鏡,主鏡口徑筆韋伯太空望遠鏡還要大,搭載的裝置比韋伯太空望遠鏡還要多不少,就算是咱們華夏的成本比美國要低,我估摸著光造千里眼太空望遠鏡,也需要兩百億華夏幣左右。這還僅僅是千里眼太空望遠鏡的花費,還沒有算上別的。
現在,咱們再算算別的賬,千里眼太空望遠鏡體積這麼大,使用當今的長征系列火箭,肯定是沒有辦法把千里眼太空望遠鏡發射升空的,原因很簡單,我們國家的火箭都比較苗條,腰比較細,沒有歐美俄等國家和地區的火箭粗,就連勉強用來發射千里眼太空望遠鏡,都辦不到。必須研究新型號的火箭。這方面的投資又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
而一般情況下,我們的火箭都是在燕京造好,然後使用火車運往衛星發射中心,組裝之後,發射升空。從燕京到衛星發射中心,火車需要穿越很多的隧道,這些隧道的橫截面是有限制的,鮮少有能夠達到直徑在八點六米以上的,如果在燕京造火箭,使用火車運往衛星發射中心,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而用飛機運輸。飛機的平穩性又無法保證,一旦遭遇大氣湍流,飛機顛簸,就有可能會對火箭造成破壞。何況,現在也沒有地方能夠找到直徑這麼大的飛機呀。歐洲人的空客A380,最大直徑處也不過是七米多,和千里眼太空望遠鏡的八點六的主鏡口徑差了不少。
如果我們拋棄現有的手段不用,選擇在衛星發射中心製造火箭的話,當地又沒有這方面的裝置,需要把燕京的裝置撤除下來,運到哪裡,或者重新購買一份。
劉總,這麼多的問題,不但花費多,而且需要解決的實際困難也多的讓人撓頭,造體積那麼大的太空望遠鏡,對我們來講,是否合適?這個問題,還希望你好好的斟酌一下。
當然,我不是反對建造太空望遠鏡,我認為咱們還是很有必要在這方面做出成績的,我的意見是咱們造一些小口徑的太空望遠鏡就可以了,一米以下,或者一兩米,兩三米,都可以,足以滿足我們在很多方面的需要了。如果一個不夠,咱們就造兩個三個。劉總,你覺得呢?”
盧永祥的意思非常明確,也就是不看好劉士卿提出的千里眼太空望遠鏡計劃,在他看在,這玩意兒有些不切實際,華而不實。
盧永祥的發言無疑為他們四個人的發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