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部分(第2/4 頁)
方婉琦道。
陳京嘴角掛著冷笑,對方婉琦的話充耳不聞。
“哎,跟你說話呢!啞巴了?”
陳京嘆口氣道:“什麼啞巴不啞巴的,我和那個艾芳沒關係!你都聽哪些人亂嚼舌根子的?胡說八道!”
“真的沒關係?”方婉琦湊近陳京,一雙眼睛直愣愣的盯著他,陳京往後仰坐在座椅上,冷冷一笑:“風明道行還淺了點,想讓我入套,沒那麼容易!”
方婉琦臉色陰晴不定,過了很久,她忽然莞爾笑起來,道:
“行,陳京!你果然還是有幾把刷子的,看來我還不用將你的緋聞公佈,那個艾芳我對她有興趣,交給我了吧?”
“交給你?”陳京有些丈二摸不到頭腦。
方婉琦道:“你以為風明那麼簡單嗎?你沒中套,你倒是快活了,可人家大姑娘受苦了!在電視臺她是穿盡了小鞋,日子都混不下去了。你這人就是沒責任感,說起來這事都因你而起,你就不能在關鍵的時候施以援手?”
陳京只覺得嘴發苦,覺得這女人不可理喻。怎麼說都是她的道理,陳京如果真和艾芳糾纏不清,方婉琦會說自己有責任感?
陳京想想都覺得荒唐!
……
省城八家主要媒體的記者進駐德高進行了深入而廣泛的採訪。
他們採訪的主要目標就是德高前河新區,德高和楚城高速貫通,對前河新區意味著什麼,前河新區的發展將走到什麼高度,達到什麼目標,這都是這次參訪的重點。
接二連三,各大報紙都有了關於德高新區建設的報道。
其中三楚晨報的頭版刊登的圖畫,就是德高前河新區十字路口那個巨大的廣告牌,文章標題是:“楚北明珠熠熠生輝,記德高新區的建設之路!”
在省電視臺,新聞大幅報道了德楚高速通車的新聞,而且當晚衛視還做了一期專門的節目,名字叫:高速帶給楚江北部人民的希望!
楚北多山區,多少數民族,世世代代都比楚南要窮。楚北發展,這麼多年一直都是省委和省政府高度重視的事情。
而德高作為楚江北部大市,德高的發展新機會,就意味著楚江北部發展的新機會。
貫通楚江到德高的高速,這是省委斥巨資做的一項重要的基建工程,目的也就是要拉動德高的經濟,改善德高的內外環境,從而讓德高能夠走上發展的快車道。
現在,德高市市委書記伍大鳴,又正式提出了旅遊經濟,高速經濟的理論。
用高速公路來解決德高和周邊城市聯絡不緊密的問題,用高速公路來把德高打造成為楚江北部的交通總樞紐,然後以此為基礎發展特色旅遊,農業旅遊,生態旅遊。
不得不說,伍大鳴提出的這個理論是緊貼省委和省政府精神的,也是基本符合德高的實際情況的,對德高的發展,以他這個理論做指導,一定會有不俗的成績!
一次高速公路通車的採訪,變成一次盛大的新聞宣傳,這個華麗的轉身,是陳京完全始料不及的。
方婉琦的多變,成就了這樁好事。而從另一個側面,也顯示了方婉琦的能量,這個女人果真就是無冕之王,在新聞界、媒體界只差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了……
!#
正文 第二百七十二章 女人的本錢!
第二百七十二章 女人的本錢!
楚江衛視的主持人招聘嚴格到差不多苛刻的程度。(,,du kanka
往往數十人上百候選人才從中選拔一人,而整個選拔過程也是層層考核,級級篩選,是真真實實的百裡挑一。
艾芳在眾多應聘大軍中,只能算是很平常普通。這次楚江衛視一共只招聘三名主持人,而參加篩選的多達幾百人,這些人中不乏有在主持界混跡多年的老鳥,也有大學新聞傳媒專業畢業的高材生,可謂是人才濟濟。
艾芳只是一所三流大學的畢業生,在德高電視臺工作這些年,算是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但是德高作為一個窮市,其新聞傳媒水平和省城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上,艾芳的所謂的經驗,根本就滿足不了省臺衛視對能力和素養的要求。而在可塑性和本身底蘊方面,她又比不上年輕的名牌大學傳媒系的高材生,所以,她的位置是非常尷尬的。
經歷了兩輪的pk篩選,到今天終於進入了面試的環節,艾芳很早就起床,精心化妝,然後去省臺接受面試。
一路上,因為緊張,她的雙腿和胳膊都打顫,在她的記憶中,她第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