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第3/4 頁)
低,常年洪水氾濫,稍微漲一點水·澧河的水就會漫過河堤,淹沒村莊良田無數。
澧河治水的問題,從九十年代初就有人想辦法做了這項工作,開始人們想到的是穩固河堤。
但是臨河這個地方因為地勢低,河堤穩固了,內積水排不出去,內澇的問題無法解決。
在這樣的形勢下,經過專家論證,最後有了在臨河建大型水庫的想法,臨河水庫專案納入了國家水利工程中·投資十四個多億,移民達到上萬人之多。
而臨河縣水庫案,主要牽涉到兩件事,第一件事是臨河挪用移民資金案!第二件事是臨河水庫三號閘門豆腐渣工程案!
這兩個案子當初是沈林在任的時候處理的,臨河挪用資金案涉案資金一千多萬,最後處理了縣移民局一幫子領導。而三號閘門的事情′當時追究了時任澧河副縣長李紅林的領導責任,免去了李紅林的一切職務。
這件事情本來就這樣過了,但是沈林一倒臺,各路媒體為了把沈林打下地獄,到處蒐羅沈林違法亂紀、貪汙**的事實。有個記者就查到了臨河水庫三號閘門的事情。
當時承包臨河水庫大壩的一個包工頭因為豆腐渣工程坐牢,記者採訪他關於三號閘門的事。
他大放厥詞,道:“臨河水庫不止是三號閘門有問題,其實所有的閘門都是豆腐渣工程,只是三號閘門碰巧出事而已!”
他還提到,稱:“包工頭也是沒辦法,工程款被當官的層層盤剝,到實施工程的時候,資金已經不夠了!不偷工減料,不豆腐渣工程就沒法生存要虧本!”
他舉例子說一個閘門按照國家規定造價要高達千萬,但是真正承包的價格只有幾百萬,還有更多的錢是被上面截留瓜分了,只有那麼多錢,能夠建造什麼質量的工程?
這個包工頭的口述,也似乎為水庫大壩工程能夠透過質監局檢驗找到了根據。
關於包工頭和臨河水庫事件的採訪,被原封不動的透過媒體爆料出來,這一下引起了軒然大
o,臨河水庫大壩下游的老百姓開始鬧事、上訪,在其他地方民間也對這件事高度關省委省政府領導高度重視此事,要求相關部門重新徹查此事,這一徹查,事情就變得相當複雜了。首先是被免去職務的李紅林不幹了,他開始翻供,開始不承認自己要負的責任。
為了推卸責任,李紅林先後爆料了臨河水庫工程的多項內幕,由於他只是撤職,並沒有限制他人生自由。他單槍匹馬跑到了中央水利部反映情況,然後又向省委反映問題。
一通鬧騰過後,事情越鬧越大,最後省委出面把這事壓下去了。
但是壓也壓不住,民間的聲音太龐大,就在伍大鳴上任前,臨河就接二連三的發生**,搞得矛盾很突出,非常不穩定!
陳京沒料到,自己第一天上班就遇到了這個難題,這是他事先根本就沒預料的。
幸虧王洋及時的提醒,如不然陳京冒冒失失的去辦公室,還不知怎麼應對這事!
“這事在伍大鳴來之前一定要辦妥!”陳京心中暗道,在這個時候,是絕對不能讓李紅林見伍書記的。這會給伍大鳴帶來很多麻煩!
臨河水庫事件很複雜也很微妙-,處理這件事情,必須要統籌考慮,不能夠輕舉妄動!
像李紅林這樣跑過見伍大鳴,伍大鳴該怎麼表態?他如果正面表態,下面馬上就會有議論,說伍大鳴要怎麼怎麼地!他如果趕李紅林走,馬上外界就會知道這件事,然後又會有許多不同的解讀。
目前的德高政壇經不起這樣的折騰了,伍大鳴作為新上任的書記,也不可能被人利用!
事情緊急,陳京和王洋握手告別後馬上就往周青辦公室跑,周青每天都早二十分鐘上班,陳京到的時候,周青剛好拿著水壺澆花,陳京便把情況說了一下。
周青臉sè變了變,道:“走,我們去看看!”
兩人走到伍大鳴辦公室門口,果然看到一名西裝筆ting的中年人站在門口,眼睛不住的瞅樓梯口。
“李紅林,你怎麼搞的?怎麼又來了?你究竟想幹什麼?”周青大聲叱呵道。
李紅林一看見周青,他道:“周秘書長,我要見書記又怎麼了?當初沈林在德高的時候害我,難不成新任書記也要害我嗎?我受冤這麼久,替那麼多人背黑鍋,現在搗亂搞鬼的頭子都倒臺了,還不准許我們喊冤嗎?“周青一聽李紅林說話難聽,他道:“這件事情究竟如何處理,市委肯定會有妥善的解決辦法,你也是黨的幹部,做事要按規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